返回第61章 孙传庭(第1/2页)  明末之烈火燎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九年三月,李自成率军从四川入陕西之后,遇到洪承畴的连番阻击。洪承畴在陕西多年,陕西的粮食大部分都运到了城中。而重要的城镇几乎全部都在洪承畴的手中。李自成自打入陕西之后,军队一直缺粮,故此与洪承畴的官军数次交锋,皆大败而回。

    李自成率军攻打延绥,想要东渡黄河入山西。延绥城外,李自成远远延绥方向旌旗飘摆,不由得一愣。在他的印象当中延绥并无名将把守,那么眼前这些旌旗是怎么回事?

    李自成问手下人:“这延绥是何人把守?”

    手下人回禀道:“听说朝廷派了一个新的陕西巡抚,名叫孙传庭,治所就在此地。”

    李自成冷哼一声:“无名的鼠辈。进兵!”

    李自成大军开至延绥城下,一声令下开始攻城。

    再看延绥城头之上,有一人头戴双翅乌纱,身穿大红的官服,前面的补服绣着一个蓝色的孔雀,年纪在四旬开外,一脸的正气,不怒而自威。

    此人站在城头之上,无论义军如何猛烈地攻城,他都站立当场,岿然不动。延绥的守军在此人的督战之下,舍死忘生,拼命抗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问身边左右:“那城头之上穿红袍的是何人?”

    “启禀将军,此人就是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

    李自成哼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这一战从早上打到夜晚,义军连延绥城头都没有摸到。一连三天,李自成都未能攻下延绥。每次义军攻城,孙传庭都亲在站在城头督战。有几次,义军的弓箭好悬没有射中孙传庭,但孙传庭都毫不介意,就像那些弓箭从来没有存在过。

    孙传庭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孙传庭自幼喜欢读兵书战策,对于春秋战国的著名军事将领及战争轶事都很感兴趣。

    孙传庭年轻时长得一表人才,腹有良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孙传庭进士及第,被吏部授于永城县令一职。

    到了天启皇帝登基,年轻气盛的孙传庭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崇祯皇帝即位后,清查吏部文案。凡是被阉党打压过的官员,朱由检都重新提拔,委以重任。孙传庭也不例外,他被朝廷复起为吏部验封郎中,后来升为顺天府丞(相当于北京市副市长)。

    崇祯年间,辽东金兵作乱,中原内地盗贼风起。孙传庭看在眼中,心似油烹。大丈夫顶天立地,当匡扶社稷,保家卫国。孙传庭向崇祯皇帝请求,要深入陕西前线,剿灭乱贼。

    在此乱世之秋,明廷大部分官员都明哲保身,恨不得天天躲在京城之内,远离是非。孙传庭奋不顾身,要求亲临前线,这让崇祯皇帝十分感动。为了褒奖孙传庭这种家国一体的精神,崇祯皇帝加封孙传庭为陕西巡抚,招兵、屯粮等可以便宜行事。

    说实在的,孙传庭虽然是个文官,但他确实有些韬略,是明朝末年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他与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等都是明末杰出的领军人物,有一定的统帅才能,差一点就能扭转大明的时局。但他与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等又都存在严重的缺点,这些人都不够帅才,根本无法与南宋时期的岳飞相比。

    明末英才辈出,数百名将被历史记载。但最终无论是大明、大顺还是大西军,没有一个人能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媲美。这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而是凡一统中原的人必须有坚韧的意志、泠静的头脑、卓越的才干、远大的抱负、独到的眼光、狠辣果决的行事作风。这些优点的集合体,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当年的岳飞岳鹏举差一点就成功了,可惜他没有野心,不识时务。像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就差得更远了。

    延绥一战持续了四天,李自成始终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