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二章:兄弟二人(第2/3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祖母就把自己买药治病的钱,连着最后一口粮食打成了包,都交给了爷爷。

    自己选择了在病痛和饥饿中离开这个世界,好让爷爷可以安心的在前线打仗。”

    两个孩子听的糊涂,这不太像是朱元璋的故事,但朱允炆那情深意切的口吻也绝无有杜撰的样子。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在朱允炆身上的故事。

    “如你们曾祖父这样的故事,那个时代无可计数,一个伟大的母亲,选择将自己四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后来四个孩子都阵亡了,这个母亲便把四份抚恤钱送到军营,援助国家,还搭上了一只陪着自己很多年的猫。

    说她家里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支持国家的了,只有这么一只猫,杀掉吃可以填肚子。”

    两个孩子听得面上发麻,鼻翼发酸。

    “所以当听闻这两个故事的时候,朕就明白为什么爷爷要求朕要孝顺了,因为他觉得他不孝,他没有能够照料自己患病的母亲,甚至没有时间去安葬处理自己母亲的后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

    他希望朕将来能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将朕当成了他生命的延续,寄以此弥补他心中的亏欠。”

    朱允炆静静的诉说着,追寻着自己脑海中零星的记忆碎片。

    “当年,他们毅然决然踏上战场的时候,何曾想过要留在高堂身边,依膝奉孝,他们的选择,整个国家的选择,都是舍小家而保大家,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再有后人大谈百善孝为先的资格了。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是将整个国家每一个人的父母都当成了自己的父母,而去舍命保护。

    这就是这群没有文化的百姓在做的事,他们不会说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有水平的话,也不懂什么高深层次的学问。

    他们简单的相信国家的宣传,国家说国亡则家灭,他们就放下锄头去打仗,去奉献自己的一切。

    等到仗打完了,国家又说,要挖渠筑堤,修路建设,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直到血洒堤头,魂断异乡。

    老百姓一年下来就打下那么点粮食,还要交给国家,剩下的勉强糊口,连卖掉换身衣服的余钱都没有,更别说听个曲喝个闲酒了。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这事的,内阁明明能自己办,却非要把这件棘手的事推给父皇,你说是不是其心可诛。”

    “二弟今年九岁了是吧。”

    没有正面回答朱文圻的问题,朱文奎转移话题告诫了一句:“不小了,听说今年就要去湖畔学堂上课,既然是大孩子了,就没有童言无忌一说,内阁和父皇之间的考量,还没到你置喙的时候。”

    “听说母后已经开始着手为大哥选妃了。”

    见朱文奎转身要走,朱文圻在身后又跟了一句:“现在开始物色,用个一两年时间正好,到时候大哥成了亲,再想聆听大哥的教诲怕是就难了。”

    朱文奎的背影顿住,而后侧回头:“你不觉得你有些表现的过于早慧了吗,你那么聪明,再过几年,哪里还用我这个当哥哥的教诲你。

    哦是了,等本宫一成亲,势必要搬出乾清宫,那么到时候,就该轮到弟弟你伴驾御前。

    教诲的事,自然由父皇来,确也用不到本宫。”

    “宫里人都说我打一落生就表现的不同寻常。”

    脸上露出人畜无害的赤子般笑容,但一个小小八岁儿童嘴里的话,却跟赤诚完全沾不上边。

    这更像是一种炫耀。

    “那就看你今年湖畔学堂入学的时候能考成什么样子了。”

    朱文奎冷哼一声:“可别怪我没提醒你,这湖畔学堂虽说你我兄弟二人仰仗父皇可以直入,但考不过,终究是要丢父皇颜面的。”

    是小聪明还是大智慧,到底要上了台面才能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