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三章:教子(第1/3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在草原逗留了两个多月,看着北方各部族的迁移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漠庭三都户所的搭建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朱允炆这才动行回京。

    “有一个高效的内阁,加上泾渭分明的军政分离体系,南京有没有朕这个皇帝,都不妨碍国事的正常运转,朕这才有时间可以安心的带着你们周游南北西东。”

    舒适宽大的天子驾辂足以坐下朱允炆一家七八口人,这位大明的建文皇帝一边看着沿途的风景,一边不无得意的向自己的几名媳妇炫耀。

    放大内阁的权利,确实可以释放皇帝的空间,但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内阁会在施政中不可避免的窃取皇权,减弱皇帝对国家的掌控力。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权力有着近乎病态的占有欲,朱允炆也不例外,只是他没有选择像他的爷爷学习,事无巨细一肩挑,甚至一天开三次大朝会,连县一级的芝麻琐事都要圣心独断。

    他给了内阁权力,却又无限放大自己这个皇帝在天下人眼中的形象,造神运动的成功,让他即使将人事任命和科举权授予内阁,这个机构也对他的皇权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威胁。

    他们的手伸不到军队,只靠一张嘴,能搞哪门子的政变?

    而在京郊大营之中,几处醒目的寨墙上,可都悬挂着朱允炆这个皇帝的画像和那句极富渲染力的口号‘军是大明国防军,兵是人民子弟兵。’

    加强家国概念深入军心,就会极大避免沦为私军的威胁,占据军队绝大基数的卒勇能念及领谁的军饷,捧谁的饭碗,就不会被野心党几句花言巧语蒙骗。

    首辅、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杨士奇终究摆脱不了这个辅字,内阁也都是辅臣,是辅佐朱允炆这个皇帝治理国家的,不仅屁股要坐的端正,心里的位置这些人也会摆的正。

    内阁首辅和内阁总理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含义却是天差地远。前者是皇权独裁制,后者是虚君立宪制。

    眼下大明的君权独裁甚至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就比如作为通政司的右参议,大明的没错,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既然如此朕便考校你一番,若你将来做了皇帝,该如何施政啊。”

    车厢内的气氛陡然严肃起来,几个媳妇都看向了朱文奎,同时还偷摸的瞄向朱允炆。

    谁都没有想到,年富力强的朱允炆竟然会毫不忌讳的考校儿子这种问题。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朱文奎谨慎对答,说着自己的想法:“儿臣观历代之政,汉承文景而强,唐承贞观而盛,我大明想要国富民强,也当施宽仁之政。”

    “嗯。”

    朱允炆颔首,一步一步的引导道:“有道理,天下人夸朕的建文一朝远迈汉唐,实则承洪武大世之余荫罢了,非朕之功也。那朕再问你,可知缘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就可以缔造盛世呢?”

    “因为轻徭薄赋之下,民力便可渐渐复兴,百姓吃饱穿暖则子孙绵延,丁口多了垦的田也就自然多了,田多则粮税多,长此以往,国富民强自然盛世不远。”

    朱允炆笑起来:“哈哈,可以可以。”

    收住笑声,不住点头赞许,继续问道:“那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后的国策呢?”

    朱文奎眨巴几下眼睛,想了片刻轻轻摇头:“儿臣愚钝,不知矣。”

    “你能看到这第一层的表象,朕已经很满意了。”

    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懂得修生养息的仁政可以增强国力,朱允炆对此已是非常满意。

    “你能通过观史知晓仁政之重要已是殊为不易,接下来就需要放下史书,其他的朕来教你。”

    朱文奎马上恭敬跪下:“求父皇教诲。”

    “你我父子,不用多礼。”

    拉起文奎,朱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