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第一簇科学的火花(第2/3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看过大明1566的会记得,仅仅一个不下雪,就弄得天下人心惶惶,甚至以此来成为党争的导火索。

    而一旦发现了所谓的天象本就是自然现象,并非神仙在操控,那,将来再有旱涝之灾,跟皇帝可就没了任何关系!

    这动摇了神学的根基。

    神权不稳,君权也就不稳了!

    思想自由之下,第一簇要命的火花已经诞生了。

    朱允炆这一刻知道,他将来对大明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仔细保护好这一簇还很弱小的科学火苗。

    “你很喜欢工学?”

    莫成跪伏于地,“学生愚钝之才,治国施政与学生仿若无字天书般高深,反而对这旁门左道甚为钟情,幸家父开明,并未因此而嫌弃学生。

    本以为余生仅留乡野间与农具为伴,三生有幸得蒙陛下青睐召于南京,启蒙学生之思想,鼓励学生之幼稚。”

    朱允炆站起身,负手在殿中来回走动了许久。

    “这里,还有多少人跟你一般有这方面的爱好和发现。”

    莫成忙回道,“仅学生之同乡邢宇一人。”

    “朕给安排个去处。”

    朱允炆仔细想了许久,“去工部,你俩去工部,把你们想实验的,想做的东西全大胆的去做,所需要的任何东西朕会派人给工部下令,全部提供给你们。”

    “学生,谢陛下隆恩。”

    莫成激动的叩首。

    “去吧。”

    朱允炆唤过双喜,“派人送他们去南京,给他们挑一处宅子,让你的西厂派一个总旗给朕保护好他俩。他俩不能有任何闪失,明白吗?”

    双喜能够感受到朱允炆对这莫成的重视,心里顿时一紧。

    “陛下放心,奴婢一定着御前司和西厂的人仔细保护好这两位,断不会有任何差池。”

    莫成离开了,但朱允炆脸上的激动却越来越明显,甚至一度按捺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

    双喜看着朱允炆乐,但他却乐不出来,“奴婢好久没看到陛下这般开怀了。”

    不就是发现了降雨的原因吗?

    这对皇权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啊。

    没了上苍神灵,君权天授这四个字可就站不住脚跟了啊。

    朱允炆一把摁住双喜的肩头,哈哈大笑起来。

    “他发现了蒸汽!”

    朱允炆自己的工学知识太浅薄了,他是一个文科生,而且穿越之前又在仕途上呆了太多年,他是秘书出身,不是专业的对口司局,他整天脑子用的地方是写发言稿、给领导安排行程和协调各单位的配合,十几年下来,哪还能记得住课本上的知识。

    所以他即使知道蒸汽的最初原理和大家都知道的万有引力之外,其他能拿出手来教古人的都没有,他也不会制造燧发枪,他没有百科全书和金手指。

    所以他才要求东陵这些学生大胆的解放思想,因为古人的智慧是很强大的,他们只是几千年下来被束缚在一个框架里而已。

    只要从外围打破这个思想牢笼,他们就可以腾飞。

    三千年前春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那是华夏民族科学进步最快的时期,而今时今日主流的攻城器械,还是三千年前的那批改良而来,这不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吗?

    今天,莫成不靠他朱允炆,自己发现了最原始的蒸汽理论,这意味着只要不打压这种奇思妙想,不把莫成杀掉,把他的发现关进笼子里,以大明现在完全成熟、领先西方几百年的原始工业体系,完全有望制造出蒸汽机!

    “不就是一个被水汽推动的水壶吗?”

    双喜不明就里,一个被推动的壶盖而已,甚至力量都不足以将壶盖顶开,至于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