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生变(第2/3页)  乱世南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颠沛必于是。”孙宇也是略作思索,缓缓答道。

    “草民对此理解为:富裕和显贵是人之所欲,但若取之无道,终究不能享有;贫穷与低贱是人之所恶,但若通过无道之法,终究不会摆脱。君子若放弃仁德,何谈君子?君子断不会背离仁德,哪怕危急关头,抑或颠沛流离的时候,凡事也必尊仁德之心。”这孙侍郎果然守信,这段注解本就写于书上,孙宇当即按照自己的语言说了出来。

    “不错,孙公子于经义一道,当是下了一番功夫,本官颇为满意。望你日后秉持仁德之心,为朝廷,为这天下万民尽一份力。”孙侍郎满意地点头评论,同时把其他人想在经义上提问的路给堵死了。若是谁再提问经义,摆明了不信任他孙侍郎啊,简直岂有此理。

    本来悬着心的韩王,闻言松了一口气。最怕就是经义这关,瞧这架势,算是通过了。

    “唔,孙爱卿所言不错,为官者,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这首要之事,还是有一颗仁德之心。接下来,户部高爱卿,你来吧。”高远忝为户部侍郎,今日各部尚书都没来,毕竟一部之首,颇为忙碌,这区区考验一个后辈,犯不上。

    “这经义一道,礼部孙大人比本官要精通许多,我就不献丑了。但凡为官者,必通算数,本官就考校你一番。今要造一城墙,长三十丈,高两丈,宽两丈。石料长两尺,宽高各一尺,所需石料几何?”户部最拿手的就是算数,就此一道,朝堂诸公,大抵都比不上高某人。此一考题,等闲之人,没个两柱香功夫,根本算不出。

    “若是不计损耗,当需要六万块石料。”孙宇在手上比划一番,当即得出结论。

    “竞如此之快,鲁国公家学渊源,本官佩服。”虽然此题本不难,但是这速度,表明此人与算数一道,为官足够,那就行了。

    孙宇倒是觉得理所应当,这不就算一下各自体积就出来了,后世记忆中小学生的难度,自是轻松无比。

    “贾爱卿,你可需要考校一番。”李煜颇为满意,又转向另一人问道。

    兵部尚书贾彬,这事本来跟他没关系,纯属凑数。李煜知道孙宇有志军伍,自是想让兵部尚书考校一番。

    “臣遵旨。”既然皇上点名,那就没啥好说的,随便问下即可。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前线需要粮草万石,从江宁府出发,来回需两个月。人均运粮两石,每人每日耗粮一升,需多少人运送多少粮食,可满足前线之需?”兵部基本就是军队后勤,行兵打仗那是将军的活,但这后勤调拨,可是必须的能力。

    这可是一个方程式,孙宇没有纸笔,只能在心中默算。

    “4167人,不知草民所算可正确?”孙宇行了一礼。

    “你居然不用算盘也能算得出?那可有办法节约一点?”自古运粮就是如此,人越多,消耗越大,朝廷压力就越大,贾彬也就试着问一声。

    “要么节约时间,要么提高运输能力,水运是最好的办法,或者借助马车。”孙宇也没办法,这可是千古难题。自古打仗,粮草的消耗都是制约战争的首要因素,岂是能够随便解决的,除非发展科技。

    “本官佩服,启禀国主,孙公子才思敏捷,当早日为国效力。”既然考核通过,贾彬想着不妨卖个好,此子日后指不定平步青云。

    “好,还有其他爱卿有问题吗?若是没有,此事就这么定了,韩王为国举贤,赐玉佩一对。?”没想到此子居然能得到各位重臣的一致称赞,李煜倒是颇为欣喜,起码不用担心韩王丢面子了。

    “孙宇,你本乃忠良之后,又有心报国,孤允你早日入朝为官。你可有话要说?”李煜本打算直接交于吏部安排,可想着他有志军伍,想听听他的意思。

    “谢国主大恩,晚辈虽有些才学,却离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