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6章 正式开府(第2/3页)  大明第一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部分人才,特别是文职人才,或许不用他们有什么大才干,能独当一面,但至少能维持正常运转。    毕竟,这种大才干、独当一面的能力,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得慢慢培养。    此时这般状态,李春来除了自己培养,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    甚至,李春来还特地去拜访过沂源那位有名的袁秀才,希望请这位伙计出山。    奈何,袁秀才虽然穷困潦倒,饭都吃不上了,脊梁骨却是比擎天柱还坚挺,根本看不上李春来的这三瓜俩枣,还是要一心苦读圣贤书。    李春来倒也不生气,反而是赞助了他几十两银子,祝福他有好运气。    毕竟,能力先不说,袁秀才的这等骨气,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再者说,以李春来此时的丝蕴,三十两银子而已,他养个小老婆都不够,去投给袁秀才这等潜力股,沉了便就沉了。    可万一这厮真考中了呢?    难道,沂源出身的他,还能逃得过他李三爷的影响力?    就算袁秀才以后拼命撇清,难道还能挣脱乡党这等束缚吗?    袁秀才显然也明白李春来的心思,晚上他老娘做饭的时候,虽是比以前丰盛的多的多,有好几个肉菜。    可袁秀才却是止不住失笑着感慨,‘他读了一辈子书,到头来,却是已经被一个武人算计的明明白白……’    ……    就在这等纷杂之中,李春来逐渐把幕府的架子撑起来。    当然,因为种种原因,这是缩水很大的幕府。    原本,李春来的构架中,幕府是能军方五五开,能对立牵扯的局面。    可此时,只能是‘九一开’,幕府只能是先当做李春来的‘传声筒’,去做一些繁琐的统计与统筹工作。    两个主官自然还是文师爷和杨德山。    以文师爷为主,杨德山为副。    若是真按能力来说,杨德山明显还要在文师爷之上,毕竟,这是搞了一辈子实务之人。    文师爷倒是懂得多,却也沾染了不少读书人的毛病,太虚头巴脑了。    但李春来究竟也要‘千金买马骨’,为此,还做了杨德山好几次的工作,总算把他哄好了。    因为这颗种子着实是太过渺小了,简直小的让人不忍直视。    所以幕府成立的时候,李春来也并未举办太大的仪式,只是小小的在内部搞了一下。    但李春来也并不着急。    只要幕府真正开始运转起来,并且他李三爷逐步把一些事务、乃至是核心事务,交到他们身上,他们自然会显示出他们的存在感来。    幕府的办公室设在李春来这沂水畔新宅的前院,用一道简易的墙,单独隔出来一个小院子,供他们六七十人,工作办公之用。    当然,麻雀虽小,却是依然五脏俱全。    此时,幕府虽是集中制,但依然分成了‘士农工商’等数科,李春来也是费劲了心思,逐步让他们适应这种责任到人的细分工作。    待到以后时机成熟,再搞隋唐时或者后世的那种‘执笔制’。    说到此,不得不说,后来满清的四阿哥,搞的‘军机处’还是蛮不错的,很符合李春来此时的工作纲要。    不过,若李春来要搞,显然不会跟那位‘无头皇帝’一般,小家子气的,一点权利不给人。    抓住核心的便是足够了。    ……    而随着李春来幕府的正式上线,三个重头工作便是直接推给了他们。    一是李春来食邑的确切安排。    虽说天启小皇帝给了李春来食邑这种恩宠,却是并未给李春来切实的人口。    显然,他也是明了了李春来与李如柏之间的一些交易。    基本上就等同于他只开了空头支票,便是对李春来和辽东李家几方面人,来了个通杀。    李春来对此虽略有小不爽,但俨然不可能跟天启小皇帝去较真,谁让人家是天子呢?    但李春来此时要把麾下这两千余丁口,加之匠户们的千余丁口彻底安排妥当,俨然不是件容易事。    一点便卡死所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