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章 张三多(求订阅)(第2/3页)  拼搏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值?”

    “对于国家机构来说,没有必要,但个人兴趣爱好,可以查查资料,找下证据。”马明想的其实也不少:“张宗昌可能是一个横征暴敛的军阀,但一个没有父亲,母亲又改嫁,孤苦无依的穷孩子,最终成为一代枭雄,值得研究研究。”

    吕冬觉得这话也挺有道理:“从流氓无赖,变成一方督军,张宗昌不可能是传闻中那样。”

    “历史在发生的那一刻就失去了真相。”马明的文化素养对得起大学生的身份:“我们做考古的,不就是从蛛丝马迹当中,尽可能去还原历史真相吗?”

    吕冬点头:“也是。”

    马明碰上一个似乎对考古挺有兴趣的人,话有点多:“有些历史真相,或者说常识,说出来往往很惊人。”

    吕冬顺着他的话问道:“比如?”

    马明举了个例子:“乾隆与华盛顿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他们都死于1799年。”

    “真的?”吕冬感觉不对:“为什么我觉得一个是古代人,一个是现代人?”

    马明说道:“这是真的……”

    他又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通。

    吕冬充分担当起了听众的重任。

    说着历史和考古,吕冬又想起之前想到的事,一个因为他的出现而改变的事情。

    洛庄汉墓到这都没出现!

    因为这一墓葬群就位于吕家村去县城的主干道旁边,曾经他下了高中整天在县城瞎胡混,来来回回都要经过发掘现场,所以有些印象。

    那时候大水冲过吕家村,一路往南走,导致封土堆浸泡倒塌,水落下去以后,部分夯土层露出来,招来了盗墓贼,等到相关保护单位发现,盗墓贼已经打洞偷东西跑了,青照县只能进行保护性发掘。

    结果,盗墓贼挖开的只是众多陪葬中很不起眼的一个,随着发掘进行,很快惊动了省市级的博物馆,据说后来国家派了专业队伍下来。

    别的吕冬不太记得,只记得发掘出大批编钟和编磬。

    去年的洪水,没有冲垮吕家村大堤,自然谈不上冲到南边来,那片地还好好的躺在那里。

    要不是马明说到考古,吕冬根本想不起这些来。

    吕冬边与马明聊着,边想这事,那边经常走,地好好的,还有人种着,这要跑去上报,根本就说不清楚,属于自找麻烦。

    如果没有盗墓贼发现,先人的遗体和东西,继续躺在地下,是不是好点?

    吕冬突然冒出这么个想法来,他这方面见识和文化都严重不足,也做不出合理的判断。

    但现在是不可能上报的,不容易说清楚。

    于占龙打完电话回来,看到吕冬和马明相谈甚欢,说道:“呵,你们聊的挺投机。”

    吕冬接话道:“我对古文物和历史挺感兴趣,马明给我说些基础知识。”

    家里以及周围的人,一些让去从商,一些让去从政,还有一些让去参军,对考古没任何兴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马明碰到一个愿意听他说听他讲的,心情也不错:“考古,是一门严肃的学问!”

    这话没错,但当考古课题与张宗昌和打油诗联系在一起,就有那么点不严肃了。

    不管怎么说,见到俩人聊到一块去,于占龙还是乐见其成。

    上一代,也乐于见到下一代能像他们那样,互帮互助。

    时近中午,马主任回到客厅,很快开饭。

    四个人倒也有说有笑,吕冬偶尔也说些吕家村的发展和趣事。

    马明还专门跟吕冬互换了手机号,青照是个古县城,有不少古建筑,马明虽然在省大老校区,但也去过青照,声称做完张宗昌与打油诗这个课题,就去青照找吕冬,让他带着去看看那些历史古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