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四十六章 郑成功的建议(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2/2页)  南明第一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句话其实是对读书人的一个概括。

    但是只是针对科举入仕的读书人而言的。

    所以说读书只是手段,当官才是目的。

    在大明朝要想做官无外乎三种手段。

    其一就是县、府、院、乡、会、殿这六级考试一级一级的考上去。

    等到金榜题名中了进士理所当然的就能够当官了。

    这也是最主流的一条路,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除此之外,其实最主要的一条路就是走国子监路线了。

    国子监是大明最高等的官方学府,也是朝廷承认的唯一高等学府。

    国子监的监生毕业后可以入朝为官,只不过上限有限,一般不会超过四品。

    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国子监的监生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县学、府学推荐的学生。

    乍一听起来这都是尖子生,似乎很不错。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考的上科举的谁愿意留在县学、府学之中熬资历去混国子监的名额啊。

    那些愿意留下来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一些屡试不中,落第次数太多以至于心灰意冷的。

    这些人知道自己再怎么考多半也不可能金榜题名,所以就退而求其次想要靠熬资历,熬到一个能够在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毕竟再怎么说国子监毕业之后也是包分配的,而且能够当上官就是一只脚踏入到了另一个阶层。

    至于官职大小高低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这种时候有官做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其实呢,这种心态也没问题,毕竟官宦阶层和贫民阶层是有本质区别的。

    先迈入这个行列,即便自己没有多大晋升空间,也等于是替子孙后代铺路了。

    这样子孙后代顶着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后的头衔,要想考中进士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除此之外,剩下的第三种就是荫蔽入仕了。

    说白了,就是一群官二代靠着父辈的荫蔽直接得到一个官做,既不需要考科举,也不需要国子监读书熬资历。

    听起来这很不公平,但没办法,这是维持封建王朝统治稳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

    仔细想想就知道,能够荫蔽子弟入朝为官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哪个不是朝廷的重臣,哪个不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即便皇帝再能干,也不可能事事都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总得需要一干心腹臣子去分忧,去替他做事?

    既然要让人家忠心替你做事,就要给到足够的利益好处。

    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

    ...

    s:///book/8/8205/892302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