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3章 方总,这就叫刷脸吗?(第3/4页)  我的重返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沿公司接下来会在庐州成立一个分公司,是重基础科技人才的行业,跟高校合作,是对多方有利的结果。”

    “张校可否听过女娲系统实验室?”

    张淑玲轻轻点头:“当然,事实上这也是你在高校圈内名气大增的原因之一。”

    方年微微一笑,接着说了下去:“女娲系统初代版本虽然是另一家企业的产品,甚至为此成立了女娲联盟;

    但系统现在被各个高校老板们带领的研究生们不断改良。

    这是成功过的经验。”

    “根据前沿的发展规划,未来类似于女娲系统实验室的业务会多起来,所以需要早做准备。”

    方年没说前沿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淑玲也没问。

    她只是点点头:“原来如此,谢谢方年同学解惑。”

    “……”

    她只是单纯的疑惑。

    方年的解释已经足够解答她的疑惑了。

    中科大有自己的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这家公司将校内重点研究转化为成果。

    比如科大讯飞。

    此外,中科大也跟国内外大型企业多有联合实验往来。

    前沿公司资助中科大建设前沿院,本质上也是这种形式。

    只不过前沿公司是从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

    主动的划定一个大的专业区域,进行交叉研究,借助高校资源部分培养人才和解决基础科技上的问题等等。

    整体上来说,这种形式前期投入更大,风险也更大。

    但更可控,更高效。

    如方年所说,这种共建研究院的形式是多方有利的。

    高校几乎不需要支出成本,不仅能大大解放学术研究生产力,还能培养人才,还能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等等。

    何乐不为。

    不管是经济上、政治上、学术上、培养上都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向上有实打实的论文啦、学术成果啦拿出来。

    居中,教授们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获得副业收入。

    向下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对外能给前沿提供大量的基础科技专业意见支持。

    所以……

    张淑玲并不需要挖根究底。

    她只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肯定虽然身为在校学生,但心里定然有丘壑。

    张淑玲稍作沉吟,又说:“贵司的方案我看了,从我的角度上来说,没什么问题。”

    “我校不像西交大那样早有筹备,从零开始建设,的确需要一定时间。”

    “关于择地兴建这个研究院,我个人没意见,不过涉及到庐州市府,以及多方面的协商,需要一些时间。”

    “……”

    方年表示理解。

    …………

    事实上,以前沿的名义,将由前沿创新负责协调管理的中科大·前沿院的合作备忘签订并没有拖沓。

    前沿提交的方案大方向上没什么问题。

    具体的细节磋商上,在张淑玲看来更不是问题。

    所以。

    张淑玲笑着说了句稍等。

    大约一刻钟后,方年一行人见到了中科大的校长,侯健国。

    互相认识,简单寒暄后。

    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前沿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达成就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建设事宜达成一致。

    双方友好的协商了前期事务安排。

    比如确定了研究院最终名字:

    前沿?中国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也确定了中科大·前沿院即日启动筹备工作,先期在校内组建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