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乱世之民(第1/2页)  朝为田舍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李光弼的脸皮厚度,当然不可能羞愤得一头撞死。

    长安城兵将吃了许多年的太平粮,李光弼也是其中之一。太平盛世里,英雄豪杰似乎已不那么重要,大家都想着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于是许多原本应是英雄的人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他们并未凋零,只是日子太惬意,明珠蒙尘遮住了光华而已,他们懒得拂去身上的灰尘,然而一旦国有危难,这些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马上恢复了本色,为国为民南征北战。

    明珠永远是明珠,拭去灰尘,绽放出的光亮永远不是凡人能企及的。

    顾青见客人到齐,于是吩咐上酒菜,等在回廊下的歌舞伎也入了前堂,在杯觥交错满堂盛宴中翩翩起舞,堂内顿时笑谑喧嚣,热闹非凡。

    宾客饮宴一个多时辰后,歌舞伎有些累了,顾青让她们暂时退下,然后斟满酒走到郭子仪面前,双手捧杯躬身道:“时值危难之际,老将军要担起平叛重任,晚辈无以为敬,还请老将军保重身子,晚辈转战关中时,愿与老将军守望相助。”

    满堂笑闹声忽然一静,每个人愕然望着顾青。

    郭子仪花白的眉毛挑了挑,沉声道:“听顾县侯的意思,难道我等守不住长安城?”

    顾青苦笑道:“晚辈不知如何说,说出来难免犯忌……”

    郭子仪目光朝堂内一扫,淡淡地道:“在座皆是君子,不会背后嚼舌根,顾县侯有话但说无妨,无论犯不犯忌,都不会传出去。”

    顾青搁下酒杯,缓缓道:“老将军,晚辈以为,长安城恐怕真的守不住。”

    满堂皆惊,郭子仪皱眉道:“叛军虽说势众,但也不至于攻得下大唐国都,顾县侯因何而出此言?”

    顾青叹道:“叛军二十万之众,这二十万人里,五万是骁勇善战的异族部落,还有十五万是多年戍守大唐北境,与敌交战无数次的善战之兵,不讳言的说,他们是大唐最精锐的边军,如今反戈而叛,长安城八万兵马久处太平,忘战怠练,长安城又是一座超大的城池,城大则城防难免有许多纰漏之处,叛军可以选择攻城的地点太多,所以晚辈认为,长安城一不二的大将军了?我用得着你来安排?该如何做,我有分寸。”

    顾青端起酒杯走到颜真卿面前,看着这张平静苍老的脸庞,顾青暗暗一叹,举杯敬道:“颜侍郎书法一绝,令人敬仰,小侄写的字向来丑陋不堪,尤其佩服字写得好的人。只是小侄还有一句话想说,字虽好,失之刚烈,刚烈则易折,字是字,人是人,人不必如字,笔锋转处,不需刚硬,柔和为上。”

    颜真卿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顾青话里的意思。

    顾青与他满饮一杯后,朝他笑了笑。

    安禄山叛乱,造成的人间悲剧太多,眼前的颜真卿就是活生生的悲剧,颜家满门忠烈,尽赴此国难。

    忠臣碧血,洒尽江山,后人唁之,只是一场唏嘘,而这个悲剧站在面前,顾青的情绪却不止是唏嘘,想挽回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做起。

    歌舞伎休憩一阵后,进前堂再次歌舞起来,堂内恢复了欢笑谑骂。

    众人都怀着心思,今夜的酒宴大家都不尽兴,没到子夜便匆匆告辞。

    李十二娘没走,她特意等到宾客散去后,才走到顾青面前道:“你明日便要走了?”

    “是,匆匆一聚,又是离别,李姨娘,您也要多保重。”

    李十二娘缓缓道:“军国大事我不明白,只问你一句,长安城是否真会被安贼攻陷?”

    顾青沉声道:“多半是守不住的,李姨娘当早做安排,速速离开长安,最好去蜀地避难,小侄的石桥村算是世外桃源,兵灾暂时不会祸及到那里。”

    李十二娘笑着摇摇头:“我会走,但不会去蜀地,国难当前,对方又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