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权宜之计(第2/3页)  明风八万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尔衮虽然承认自己犯下了致命错误,但是“大贝勒”三个字仍然让诸位王爷、贝勒齐齐炸了,就连代善都吓了一大跳:“摄政王你这句敬称我可承受不起,多少年没人这么叫了,我也不想做这个大贝勒,我现在是礼亲王!”

    代善现在是礼亲王,而不是那个与皇太极平起平坐的大贝勒,但是多尔衮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放过代善,他大声笑道:“大贝勒不要过谦,国家存亡之秋需要大贝勒站出来,不然本朝连退守关外都办不到!”

    这正是所有王爷、贝勒最关心的问题,自从七大恨起兵以来,大清朝还是第一次承受严重的挫败,战死的八旗将士名单是一页接着一页,把所有人都吓得不轻,现在一个月死的八旗将士比过去一整年甚至两三年加起来还要多,再这么打下去恐怕整个大清国就要被金华贼斩尽杀绝。

    而且对于在座的诸位王爷、贝勒来说,这既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也是难得的机会,多尔衮连“大贝勒”这个称呼都喊出来,自然是要拉拢他们这些王爷、贝勒,这正是大家最想要的机会。

    而代善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已经老了,不想动了,但为了两红旗,为了阿玛打下的江山,我愿意再上一次沙场!”

    多尔衮不由松了一口气。

    今天总算是蒙混过关了,接下去得赶紧想办法把金华贼应付过去才行,再象这样下去的话他这个摄政王恐怕得倒台了。

    而杭州城内也是掀起了一波新的政潮,大家都没想到大明朝居然能同大顺军残部达成合作,而且李自成的那位伪皇后高氏居然直接成了越王殿下的侧妃。

    这件事说有多荒唐就有多荒唐,现在不仅是那些食古不化的正人君子站出来反对这件事,很多在职官员也觉得这件事有伤国体。

    但反对显然没有任何效果,刘永锡说得很清楚,这件事并不需要大家同意,他与张皇后、坤兴公主已经达成共识并颁发了诏,“国策既定”,大家就不要胡言乱语,而且现任湖广巡抚何腾蛟已经向隆武朝廷奉表纳土,不联合大顺军残部,恐怕湖广将尽为唐王所有。

    而且现在朝中主政的两位阁臣朱大典、张国维都不反对这件事,朱大典本来就是为了办实事而声败名裂的人物,遇到这种难得的机会自然是连声叫好全力赞同越王殿下。

    另一位阁臣张国维干过一任兵部尚,所以考虑问题首先从军事角度出发,很清楚如果能收编几十万大顺残部,至少能在浙闽争立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现在越明朝廷的生死大敌是大清国,但是福建的唐王小朝廷才是真正的大敌,特别是何腾蛟宣布服从唐王之后,张国维觉得联合大顺军残部已经势在必行。

    刚刚入阁的另一位阁臣路振飞倒是有些异议,但是他刚到南京而且未立寸功,为了保证内阁团结以及对三位殿下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在这件事他只能保持中立态度。

    几位阁臣既然支持越王殿下,这自然便是越王殿下所说的“国策既定”,大家都不要非议国策。

    诸位正人君子很清楚在这件事如果非议过多,朝廷多半是会强加一个“福建内应”的名号下来,而且这个名号并不冤枉,谁叫这些正人君子中的大多数一直认为唐王才是正统。

    在这件事上越明朝廷也确实抓了不少人,虽然大多是无名之辈,但也不乏想要借这个机会搏一把的后起之秀与在职官员,直到现在大家才知道越王之贵。

    之前越王刘永锡虽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但一直在前线亲征,大家并没有机会尝到他的雷霆手段,而现在刘永锡是毫不犹豫地痛下狠手,该抓就抓,该判就判,该免职就免职,该杀头就杀头,至少砍了几十颗首级。

    虽然被杀的大多是南京与福州派来的内应奸细,但是这几十颗首级还是让大家明白凡事不要与越王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