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六章:荫封刘氏(第1/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批阅奏疏,一名小阉慌忙闯进来,“陛下,大事不好啦,太妃的父亲刚才病死在刘府中了!”
    朱由校闻言,放下毛笔,不可置信道:“你说什么?”
    “刘老父病死在家中了,太妃闻此消息,已在慈宁宫中哭泣有时,陛下快去看看吧!”
    小阉感受到皇帝面容中的震惊,慌忙跪倒在地,而随着这个消息传来,整个乾清宫的宫人们,俱都伏跪在地,默默无声。
    朱由校当即将毛笔掷在案上,起身道:“摆驾,去慈宁宫见太妃!”
    自天启朝以来,宫中大丧,这还是头一回。
    当朱由校来到慈宁宫的时候,见到一众人群正围在此处,哭临吊唁,遥望内中早已泣不成声的太妃刘氏。
    刘太妃之父刘应节在将近一个时辰前,病逝于刘府,因天启朝推刘氏掌太后印,这几乎等同于是死了国丈。
    平日言笑晏晏的后宫,此刻到处都充斥着悲伤,皇后张氏,裕妃c良妃c纯妃c蒙古皇妃乌缇娅及众多嫔妾俱都到场。
    “陛下到——!”一名小阉远远地见皇帝来了,赶紧用尖细的嗓音高喊出来,引得众人纷纷注目。
    王朝辅望着面目凝重的天启皇帝,一旁劝慰道:
    “爷,老国丈感念主儿尊居太妃之恩,泉下有知,一定会保佑大明渡过这些劫难的。”
    “或许吧。”朱由校说完,一脚踏进了慈宁宫,毕恭毕敬地行礼说道:“见过太妃。”
    “是皇帝来了,快些坐吧。”刘太妃擦了擦通红的眼睛,手里紧紧攥着那串佛珠,也回礼说道。
    其实,朱由校对刘太妃之父刘应节的死,并没有那种悲痛的感觉,伤感倒是有的,毕竟刘太妃在继位是也出了大力。
    正因刘太妃统摄后宫,才使得自己刚继位时的后宫稳固如山,才让天启二年刚刚成为皇后的玉儿,有喘息之机。
    所以无论怎样,刘应节之死,都要视作极为重要之事,为抚慰太妃,也为大明日后礼法的严谨。
    现在朱由校越来越觉得,礼法这个东西,于皇家还是挺重要的,尤其是有了皇子以后,一些事情更是习惯性的以身作则。
    这一切都是因为不想让这几个倒霉孩子学他们的老父亲,到时候无规无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真是这样,大明不还得乱了套了。
    “朕还是站着好些。”朱由校一手扶她坐下,一旁躬身道:“太妃节哀顺变,毕竟人死不能复生,朕日后会重用刘氏,以全令德。”
    闻言,刘太妃望向朱由校,用略微责备的口气道:
    “皇帝这是在讲什么话?难道我刘氏一门,就因哀家这个太妃,就荣华一门了吗?”
    “荫封锦衣佥事,这已是先帝了不得的恩赏,怎敢奢望其它?皇帝能来探望吊唁,哀家便心满意足了。”
    “如今山西大震,皇帝还是快回去处理政务,莫要为我一人,而耽误了千万百姓的身家性命。
    “太妃仁德,大明有福。”朱由校眼中饱露敬畏之情,行礼说完,起身转头吩咐:
    “传朕旨意,追封刘应节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令其子刘岱承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另,追封刘应节祖父刘袤为太公,追封其祖母高氏为淑人,追封其母亲马氏为恭人。刘氏族人,各有封赏。”
    刘氏族人闻言,惶然跪倒一片。
    刘太妃赶紧起身,挣扎着就要跪下,朱由校见状连忙将她扶起,“太妃这是做什么?这可使不得!”
    刘太妃哭道:“皇帝对我刘氏一门恩宠甚重,又哀荣备至,哀家无以为报,只能日夜念经诵佛,为陛下祈福,为大明祈福。”
    朱由校将刘太妃按在椅子上,说道:
    “太妃于先帝大行时,对弈群臣,护朕登基,又于朕继位之初,领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