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四十一章 古代百姓的悲哀(第1/2页)  左明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他们为什么还要做?

    一句话,还不是因为百姓个个穷的底掉,没钱啊,就差那么一点银子,可百姓偏偏就是拿不出。

    拿不出,就交不上税,交不上税,到时就要吃县衙的板子,坐监牢。

    百姓为了筹集银子,不得不把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低价贱卖。

    等到夏秋之交,百姓家里的旧粮吃完,新粮还在地里没长成,这就到了所谓“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买粮食,百姓不得不四处借债,甚至是卖儿卖女来度过难关。

    哎,说多了都是泪啊。

    这般凄惨的生活境遇对于百姓来说是残忍无比的,但是对于粮行这样的商户来说,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有道是强者恒强,在这近乎于不受到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他们基本可说是处于行业的垄断地位,大发其财,所以他们的买卖做得那是极大,

    往往一个县只有一家粮行在售卖粮食,别的小粮行,都是在他那里进粮售卖。

    这还不算,如果是实力比较大的粮行,他还可以做到垄断一个府,甚至几个府的粮食买卖,说句富甲一方,甚至富甲天下也不为过。

    如此,同样的年景,却是造就了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

    张九言一走近粮行,只见那粮行边上有许多的饥民百姓,或坐,或跪,或躺,或靠,依着粮行铺面一一排开,

    而粮行门口,则是有那四五个壮汉伙计手持木棒,对那些人怒目而视。

    这般情景,张九言自然是一下明白怎么回事,无非便是饥民百姓想要粮行施舍一点粮食给他们,

    但粮行不是施粥棚,哪里可能施舍粮食,当然是命人把守门口,免得饥民捣乱。

    别看饥民不少,但是却也没有几个敢乱来,因为粮行本身就有关系人脉在,再加上闹事,那一定是饥民先闹事,粮行被逼自卫,

    所以一旦饥民敢乱来,必然是要招致一顿毒打,打死不论。

    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是有了看似人满为患,但却又秩序井然的情景出现。

    张九言见饥民百姓一个个的可怜巴巴,心里不忍,走到近处,见几个小孩更加是瘦成了骨架骷髅,心里更加是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忍多看,张九言直接抬脚进去了。

    一进粮行,立即是有一个伙计来招待,“客官,敢问您是要买小麦啊,还是要买粟米啊?”

    张九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一袋粮食面前,轻轻抓起一些,在手里揉捏。

    看着手里的粮食,张九言感慨万千。

    张九言心说现在的陕西,不知道一天有多少人要饿死,但是这里,却是不知躺了多少的粮食,

    如果把这些粮食拿去赈济灾民,那不知道要救活多少人,

    想到这里,张九言将手里的粮食握得紧紧的,好似要将那粮食握碎一般。

    “客官,客官,你若是要买粮食,那是我们的荣幸,可你若是不买粮食,也别捣乱啊。”

    伙计见张九言把手里的粮食往死里捏,担心张九言是来捣乱的,不由得是询问起来,真要是来找事的,那也少不得一顿打。

    果然,伙计这话一问出来,立即是有两个站在门口的壮汉走过来,

    两人看着张九言,一副恶狠狠的模样,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的架势。

    要说古代买卖人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别管是什么买卖,那都是和和气气的,

    这是古人几千年养出来的经营之道,像壮汉这般威胁一个可能的买主,那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谁叫现在世道艰难,杀人越货,偷盗抢劫的事情多不胜数,改变一下作风,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