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5章 目光要放长远一些(第2/4页)  回到战国当赵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赵括率领的大队人马也渐渐的回到了漠南草原。    看着面前依然青葱翠绿的大草原,田婉也是忍不住发出了感慨:“臣妾以前听说,这草原是一望无际,走几个月都走不出去的。    那个时候的臣妾还以为是在骗人呢,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这坐着马车都已经走了差不多一个月,走路的话那肯定是几个月都走不出去的。    赵括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也是笑了起来,说道:“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大汉国,疆域无比的辽阔,已经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    这个时候的赵括,想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必须要大力的发展铁路交通,同时推进对内燃机等动力设备,以及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究。    必须要有更快的联系方式,才能够确保大汉国对于西边的那些领土控制力不会被减弱。    说起来,自从征服了中亚和西亚的土地之中,这几年大汉国的驻军大部分时间还是非常繁忙的。    当地的各种叛乱是应接不暇,但这些叛乱对于大汉国驻军来说当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很轻松的就被平定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叛乱的次数也是在慢慢的减轻,只不过减轻到一定次数之后,就不减了……对于这个问题,赵括认为,这应该是文明的冲突所导致的。    说白了,无论是塞琉古还是托勒密,又或者是安提柯也好,他们都是出自于希腊文明的,而大汉国则是出自于华夏文明。    当两个不同的文明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么一种非常激烈的火花。    至于怎么样消除这种火花,赵括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同化!大汉国对于当地的同化,一直都是被强力的推行的。    所有的希腊文字、希腊语言都已经被废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汉国官方的雅言和汉字。    任何不会雅言和汉字的人都不得担任大汉国的官员,不得在大汉国各种民生领域之中拥有影响力。    与此同时,大汉国还在当地设立了大量的学校,要求所有官员、贵族、富商的后代必须要上学。    学校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地方,在经历了超过十年学校的教育之中,很多原本血脉之中流淌着希腊人血液的家伙,将会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大汉国人的身份。    华夏文明本身就是以文化认同作为主导的,血脉这方面的要求其实是没有的。    反正不管你什么希腊人,马其顿人也好,只要混血混个几代,十几代,谁还能看得出来呢?    除此之外,赵括还在大力的推动着大汉国西部和中原地区的交流。    每年,都会有大量来自于西部地区的异族官员来到中原这边任职,同时也会有大量中原这边的官员被派遣到西部地区去任职,平均每一名任职官员的任期都会在三年以上。    为了确保这一点政策被坚决贯彻,赵括甚至做出了一个规定,那就是将来所有副部长级别以上的官员,都必须要拥有至少五年以上的异地任职经历。    这样以来,就能够促进大汉国内部的了解,让中原的官员能够更加的了解西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就不容易出现只顾及中原利益,不理睬西部利益的事情出现了。    这些事情很多其实都是没有办法马上就能够见到成效的,少说也得五年十年,有些甚至要好几代人才行,但赵括非常的清楚,等到这些措施全部实现之后,那就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影响力真正的离开了东亚地区,扩展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    将来即便是出了什么事情,这些中亚、西亚地区可能会脱离中原的控制,但他们也依然会以华夏文明的传人自居,这其实就足够了。    想象一下,如果整个地球都是龙的传人,那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吗?    赵括想着想着,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终于,赵括再一次的回到了北平城。    回到北平城之后,赵括的速度就明显加快了。    有了火车,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