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章 改革深入,反攻准备(第1/3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但能感觉到的,在大明还是少数。

    先是朝堂上,党争不断的官员遭到清洗;接着,惩治贪渎又使一批官员落马除籍。

    兴利除弊从朝堂又刮到了地方,清屯充饷处置了一批权贵士绅,拖欠赋税的地主豪富又被从重惩处。

    最令人瞠目的措施则是对生员的打击,取消优待,连篇批评,难道朝廷不怕失去读书人的支持而垮台?

    至于刚刚开始的分离官商的政策,相比于生员遭到的打击,就显得不是那么轰动了。

    而大明绝大多数的人,也就是平头百姓,却并没感觉到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至于部分地区减免赋税,这是每个皇帝都做过的,只是暂时的缓解,但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苦。

    这也不怪朱由校,实在是大明的家底被折腾得太薄,又要支撑两场战争,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钱粮施惠于民。

    比如免除劳役、摊丁入亩等等,他是早有打算,却只能向后拖延。

    而为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朱由校还不得不给商人优惠政策,由他们来完成。

    发展工商是朱由校给大明规划的道路,对此有着直接关系的应该是道路交通。

    象宋朝,官道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发达的交通为人类封建历史的的小事儿。

    安置辽民也是有规定的,军属多在天津至山海关之间,离亲人更近。

    村子又扩大了,住进来十几户辽民;耕地不多,盐厂、矿厂却招工,村上基本没有闲人。寄到家里的钱收到了,家里人吃喝都不缺,新搬来村子的人家有个姑娘叫小芳,挺不错的……

    赵猛子的娘恨不得把所有看到的、想到的都告诉儿子,絮叨着写了两大篇。

    赵猛子谢过文书,收好了信,返回住处的路上,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虽然有点傻,但却是开心而快乐的。

    远方有自己的亲人在惦念着,自己的军饷让他们过得不错,这是最重要的,让他安心,并不把打仗当作苦事。

    建奴又被打败了,自己又立了功,还学会了写名字,赏银发下来之后,寄到家里,让娘和兄弟盖个大房子……

    赵猛子东一下西一下地乱想着怎么回信,好让老娘和兄弟安心快活。

    听说朝廷又出了新政策,平辽之后,有功官兵能得到很多的土地,就在辽东,他们一家子又能回来好好生活了。

    回到住处,赵猛子刚放好书信,集合的号声响了起来。他马上披挂整齐,走出门去。

    一年前他不过是想给家里赚些东西的义勇,现在已经是小旗,管着三十多个兵,是个小军官了。

    在几个伍长的指挥下,三十多个士兵已经列队待发,全部都是新装备的燧发火枪。

    赵猛子看着自己的兵,点了点头,也没废话,带领他们向校场奔去。

    训练很紧张,主要是熟悉新武器的性能,还有近身拼杀术。这是武学派来的教官传授的枪术,只有简单的几招,挺好学的。但要练得纯熟,还是要下大力气。

    校场上,本协的人马正在陆续赶来站队集合。高台上已经站了数人,正是本协的高级军官,其中就有统领金国凤。

    台上的军官都很严肃,瞪着眼睛打量着下面越来越多的官兵。

    前出大凌河城防御,金国凤已经得到了任命,知道本部下一步的计划。

    锦州显然比大凌河城更大、更重要,但大凌河城却是锦州的东面屏障。建奴若要前来攻打,大凌河城首当其冲,最先被敌。

    金国凤不仅知道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还知道一旦被敌攻击,宁远并不准备直接增援,而是要在建奴侧背后方行动,用间接的手段迫使建奴退兵。

    粮草能支撑两个月,本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