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重赏沈廷扬,建奴来攻(第2/3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沈廷扬接旨。”沈廷扬离座而跪,没想到皇帝这般心急,还未听他上奏言说,便有圣旨颁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廷扬忠心国事,忘家捐资……晋户部郎中,专管海运司,赐麒麟服、玉圭,赏银二千两……”

    户部主事,秩正六品;户部郎中,秩正五品。这中间还隔了一个从五品,沈廷扬便是升了两级。

    而且,赐服、圭玉,更是代表着荣誉,不是官职高低能评定的。

    “微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廷扬叩首谢恩,声音都有些发颤。

    接过圣旨、赐服、玉圭和银子,又由宫人帮他捧着,沈廷扬强抑着心中激动,落座之后拱手道:“微臣有奏,海运之事……”

    虽然海试成功,但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比如航线,船只,以及沿途的航标船、指示塔等等。

    沈廷扬此次走的航线也没有最后固定,他还需要探索,需要调整。

    “……西暗沙咀需设置航标船、竖立标旗,指示长江入海的船只进出……”

    “……在江阴的夏港、需沟等九处,设置标旗指引行船……”

    “……龙山庙前应高筑土堆,四周用石块砌垒;于每年四月十五日开始,白天高悬布旛,夜间悬点灯火,以指挥船只行驶……”

    朱由校耐心地听着,知道这都是沈廷扬等人冒着风浪和危险得出的建议,岂能不加以重视?

    听完沈廷扬的上奏,朱由校说道:““沈卿所奏,朕都准了。龙山庙的土堆就算了,改建成永久灯塔,派人日夜驻守。花费多些,也没关系。”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补充道:“朕已命海商从南洋运粮输辽,他们应该会走深海,船大风险也小。沈卿以为如何?”

    沈廷扬想了想,说道:“走深海倒是能避开近海暗礁,只是这航线,还是要进行规划,以便固定下来。微臣以为,在一些小岛上建灯塔,是为万全之举。”

    “朕准了,就由沈卿去做。”朱由校又摇了摇头,说道:“沈卿还有造船的工作,若脱身不开,可保举与你同试海运者来承担。”

    沈廷扬低头想着,脸上现出犹豫之色。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朱由校适时地给沈廷扬吃下定心丸,也是鼓励,“但是个人才,沈卿便不必瞻前顾后。”

    沈廷扬放下心来,说道:“微臣有一忠仆名沈三,在海上颠簸十余年,经验至为丰富……”

    “那就是他了。”朱由校痛快地答应下来,说道:“沈卿是海运司主管,就先委他个大使之职,从九品干起。告诉沈三,若是干得好,品阶自有升迁。”

    “微臣代仆谢万岁隆恩。”沈廷扬起身拜谢。

    朱由校的兴致颇高,又和沈廷扬谈了半天的海运事宜,让他回去写个详细的题本,沈廷扬才告退而去。

    又是一件大事将要完成啊,少年皇帝在殿中踱着步,心情舒畅。

    镜子的销售基本上也安排妥当了,全是代理销售的方式。虽然赚得少了,但却省心,出货数量也有保证。

    吃独食也不是不行,但要投入的人力造势宣传,还有打开各方面的销路所耗费的时间,却不是朱由校所希望的。

    就凭生产镜子的成本,卖到一千多两银子,已经是大赚特赚。自己吃肉,还不让别人喝点汤?

    何况,以供货的额度为筹码,以定义的“义商”的标准,还大大减少了粮饷输辽的运价和损耗。

    这也真不是用“义商”来忽悠,而是朱由校真的要对某些奸商劣商下手的前奏。

    走到沙盘前,少年皇帝的注意力又不由自主地集中在了辽东。

    新军初建后的第一战,即使不能大胜,也不至于遭到重挫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