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结党排诬”都滚蛋(第1/2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比如漕运,穿越者谁不知道被海运取代是大势所趋。但除了愣头青,谁敢断然废掉?

    关系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吃饭问题,没有比较妥善的安置办法,你不怕弄出场民乱来?

    裁撤驿站都逼出了个李自成,漕运可是比驿站所涉及的问题更大,人员更多。

    当然,朱由校也不是事事都温吞水。他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两件大事上,一个是练兵,另一个则是吏治。

    没有强兵,就不能抵御外侮,不能安心改革;没有好的吏治,什么政策措施也不能切实推行。

    至于财政,李起元这样的改革固然不比大刀阔斧般痛快,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却能尽快见效,增长的幅度不会太大,可也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先给朕一年时间,练出几旅新军,稳定地封锁控制住建奴,再把吏治整顿得清明些,皇权再稳固些……

    看着李起元躬身领旨,朱由校暗暗地下了决心。

    韩爌犹豫着,终于还是躬身奏道:“陛下,在‘经抚不和’及“李三才贪渎案’的争论之中,确有言官涉党争之嫌,合该申斥。但若罢黜太多,恐有堵塞言路之物议。”

    借着“李三才贪渎案”,朱由校干翻了一批官员,以东林党居多。但他并不想罢手,广宁战事终了,也是时候处置一批言官了。

    在“经抚不和”的争议中,姚宗文、刘国缙等喷子表现抢眼,也给了朱由校看清这帮家伙嘴脸的机会。

    这是一批拉帮结派、相互声援的喷子,以三党成员为主,有御史徐兆魁、乔应甲、刘国缙、郑继芳等,还有给事中王绍徽、姚宗文、徐绍吉、周永春等人,声势颇大,很多大臣都畏惧三分,尽量回避他们。

    尽管韩爌也不喜欢这群家伙,但一次罢黜这么多言官,前所未有,恐引起朝堂震动,民间物议。

    而且,皇帝赤膊上阵,直接打压贬谪官员,有自毁名声之嫌。好象,也只有朱八八不管那套,不在乎文人的臭笔杆子。

    但朱由校心意已决,开口说道:“言官有监察百官之责,却借此结党攻讦,以逞私欲、报私怨,要之何用?难道只有一个李三才贪渎,可却从未闻言官举报弹劾其他,尸位素餐之辈,岂容窃据朝堂?”

    见韩爌面有难堪之色,朱由校放缓了口气,说道:“韩卿,朕自御极以来日夕冰兢,惟恐失坠。却每见科道各官屡次纷嚣,肆行狂噪,全无为国为民。”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沉声定了基调,“党争误国,逞意妄言,可以休矣!上谕明发,公之于世。”

    徐光启挑了挑眉毛,深以为然,又微垂下头,琢磨着皇帝交给他的木头枪如何变成杀敌利器,以及过几天在城外安排葡萄牙人演示火炮的事情。

    孙承宗则在想着明天的殿试,还有皇帝特意嘱咐的武进士武举人觐见的事情。

    李起元微皱眉头,很着急地想看看自己的建议哪里被皇帝修改了,以及怎么尽快捋顺户部的工作,充实国家财政。

    见旁人都不说话,韩爌心中暗叹,躬身领旨退下。

    对于言官,官员们是又恨又怕,多数都没好印象。

    因为弹劾太坑人了,可能是捕风捉影,也可能是言官看你眼眶子发青,在家一拍屁股的胡编乱造。

    但对于被弹劾者,事关清誉和名声,却必须从动机、过程、证据、证人等方面,以严丝合缝的证据链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比如说某个言官弹劾你在上朝时放了个屁,是闷屁,没听见响儿,可闻着味儿了。

    那你就得赶紧申辩,俺没放,俺早上刚上完厕所,没屁;要不你问问那谁,上朝时他站在俺后面。

    要不就是真有人放屁,可绝不是俺,俺站的这个方位呀,以及这个风向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