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壬字卷 第二百零七节 危机渐至紫英显深谋(第2/3页)  数风流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涨得越高就算是我们京通二仓粮食全数抛出来也无济于事立即就会被吓破了胆的民众一抢而空到那个时候价格会更高”
    这京中粮商几乎个個都是有些跟脚背景的即便是朝廷官府也不可能逼着这些人把粮食放出来而且一旦官府这么做了那么这些粮商也有许多对策大不了将铺子里的粮食卖光就挂出无货的牌子那只会更加刺激粮价。
    “流民那边疏导截留也很难地方上也想尽了办法但是他们也无力解决这些人的就食问题。”齐永泰沉吟着道:“本身北直这几个府这几年就一直旱情不断几无积蓄加上今年大旱自身难保现在再遭遇大同那边流民一裹带有这么大的流民规模其实也在我们预料之中”
    “京通二仓的粮食还是不能动一来如明起所言这个时候出售京通二仓的粮食毫无用处而且只会增加民众恐慌继续抬高粮价;二来这是压箱底的不到万不得不能动用流民到时还得要赈济需要所以还是要从其他渠道来想办法。”李三才看了一眼齐永泰“顺天府在大沽口新建了一批粮仓储存了不少粮食我知道是紫英用于应对流民进京时赈济用粮但我们是不是可以”
    齐永泰忍不住皱眉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在大沽口囤积的这批粮食会被人盯上。
    当初冯紫英在永平府时就提及过而且据他所知在榆关就有不少包括商人们自己建立的粮仓来囤粮但当时的理由是主要要供应辽东和东蒙古地区保持较大规模的储粮很有必要这个理由也十分充分但当时永平府也自行建立了一些粮仓用于储粮只是规模远不及商人们自用粮仓。
    冯紫英到顺天府之后就一直在考察粮食储运事务而且也多次和齐永泰提及过北地天时不好可能带来旱情单靠京通二仓和水次仓难以保证需求尤其是漕运极易因为各种原因中断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更大齐永泰听进去了一些但是却仍然没有足够重视。
    现在看来冯紫英是早就意识到漕运不可靠所以才极力推动南北海贸想要以海运来替代漕运而且还确确实实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如果没有冯紫英在永平府所作的这一切榆关港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渔港别说南北海运便是和周围的近海往来都没有但现在却成为南方物资输往辽西和东蒙古地区最重要的枢纽而在漕运中断的情况下榆关港立即就能够承担起南方货物出入京畿的重要作用。
    现在冯紫英到了顺天府又以顺天府的名义在大沽建立了粮仓主要是应对顺天府各州县可能出现流民灾民的赈济用粮储备这本来该是由户部统一来规划的但现在户部的京通二仓不足难以稳定局面还不得不打地方上的主意这委实有些让人尴尬。
    李三才的建议也博得了此番列席会议的黄汝良的大力支持:“道甫兄所言极是大沽口存粮应当由朝廷统一来安排而且还应当继续鼓励商人们从南方运粮到这里取代通州成为当下维系京畿地区粮食输入的咽喉”
    叶向高见齐永泰脸色不渝轻轻咳了一声。
    这二人一唱一和分明就是早就商量好了李三才要保障东来南下的军队物资黄汝良要稳定京畿粮食补给这都需要粮食大沽口那点儿粮食只是一方面他们更关心的是从南方到北地的这条粮食输入渠道体系这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可问题是这个渠道体系显然是冯紫英一手建立起来的而且还不是官营体系朝廷想要接手就意味着从港口码头到仓储设施再到整个运输船队的人员体系以及在南方的整个贸易伙伴体系相当庞杂这甚至可能是人家赖以谋生的一整套体系你凭什么张口要接手就接手?
    叶向高也甚至知道这不仅仅是冯紫英一个人能决定的除了冯紫英自己的私人外这里边还牵扯到山陕商人出海计划要知道当年在海贸体系中山陕商人几乎无人涉足在冯紫英的鼓励甚至是以永平府那边的铁料外运需求逼迫下才算是和南方商人合作建立起来现在还不容易见到成效了你张口就要拿走肯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