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打场还需技术(第2/3页)  筑梦维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张光明对两位知青做着示范说“你们俩看着,要用右手握木锹把在前,左手握后,往前一使劲儿歘撮一锹麦子,向上哗地一送一收。

    要高扬快收。”

    李中秋和秦春天刚开始跟着支书学,可还是不行,麦子麦糠就是缠缠绵绵的不肯分离。

    张支书开玩笑地说“好像它们有割舍不断的情意啊”

    俩知青都笑了。

    张支书耐心地手把手地一遍一遍地教他俩。

    他说,“世上没难事,只要肯用心,没有什么农活是学不会的呀”

    李永进这时就迫不及待地把场上几亩麦子,每亩大概的收成用斗量了一下,那么今年的平均收成大概是多少,这心里就有七七八八了。

    大队干部们让育种基地的麦子,经过晾晒后就拉到了队里的仓库里,等全部打完场,就要把麦子发给村里的困难户了。

    去年由于干旱,麦穗就像蝇子头儿,每亩只收了一二百斤,所以平时一个白馍也吃不到。

    只有到新年才能吃上一点包皮面馍。

    就是一层玉米面一层白面蒸出来的馍馍。

    今年的收成亩产是三四百斤,让大家没有想到是,教授每天上大粪的那五亩地的产量,每亩高达五六百斤。

    张光明得到了启发,他在喇叭上,把这一好消息,马上在广播上告诉群众们。

    村民们无不为之惊呼,才明白了上大粪,对于粮食增产是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大粪对于庄稼的营养来说是首位,其次是鸡粪,猪粪,羊粪,牲口粪。

    其他的粪只一季就没有多大的作用了,村民从实践中发现鸡粪差不多能撑两季。

    张支书让各小队的群众们,把麦秸用铡切碎多撒一些粪,甭管是大粪人粪尿,牲口粪,还是家禽粪都行,只要和麦秸一搅拌一闷一发酵,那就是好肥料。

    今年的麦子,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但比之前的产量也算提高了不少,所以牧野花村人,都对这个多谋善断的新支书的领导能力,给于了充分的肯定。

    这点种的人呢

    两人一组,一人拿着锄头扑地往麦茬地垄里锄一下,锄个坑,有的种玉米;有的种花生;有的种麦茬棉花;大家忙的不得了。

    张支书让驻队干部们和知青们,每人拿着两三粒种子,立即准确无误地扔进用锄头挖的小坑里,两人配合必须默契,一人挖坑,一人放种子才行,要不然就会乱套。

    点钟完咯,他又和他们一起挑水浇一下,等两三天种子出芽了,就稍微耐旱一点。

    今年夏天下雨比较勤,就不需要再挑水浇了。

    秦春天问张支书这收了小麦点种完玉米后,就开垦荒地种庄稼吗

    张支书回答对呀。那咱们就和村民们一起去开荒种田,然后撒粪,赶着牲口犁地,这犁地的活儿可是考验“大把”的时候。

    因为要不是个行家,就会犁的有生地,也就是没有把土地翻个跟头。

    而大把若是个犁地的能手呢

    那一梨接着,一梨翻过去的土地就像排列着黑海的朵朵浪花一样蔚为壮观。

    “大把”把一块土地深耕后就该细耙了。

    这耙地就是平整土地更是个细发活儿。

    需要“大把”赶着牲口拉着带有铁齿的大铁耙子,进行斜着耙,转圈耙。

    这么,张光明这位“大把”在土地上耙地,就留下了一个个的“x”形状来。

    然后,他转圈耙地,又留下了“o”形状来的一个个圆圈圈。

    他直到耙得松松软软平平坦坦的,紧接着再经过社员们用铁锹进一步平整,最后就可以耩种了。

    他这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