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8章 摄中书令(第2/3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甚至是蹭蹭梁国公热度的官员们并不理会。

    于是这事情便成了现在这般局面。

    攻击太子的,攻击房玄龄的,甚至攻击萧瑀的,皇帝一律留中不发,全是冷处理。

    甚至这些天,李世民也很少召见大臣,据说是在殿前立了一个草庐,穿着麻衣草鞋在那为高祖守孝呢。

    堂议在争吵中结束。

    马周叹息,“中枢如此乱象,这朝局如何又能安定,天下又如何能够兴盛呢。”

    魏征从旁边过,主动停了下来。

    “解铃还须系铃人,卫公,这事还得你来解决。”

    秦琅很佩服魏征这嘴炮的本事,居然能猜测出他是这幕后关键之人。

    “魏公如今也是太子老师了,有空还请多去东宫辅佐太子殿下。”

    魏征眼一翻,“卫公不还是太子詹事吗?”

    ······

    数日后,李世民终于召见诸位宰相,并还召了不少重臣,举行了一次廷议。

    三省六部五寺九监甚至是十二卫六府八军三司等长官都来了。

    阵仗很大。

    皇帝落坐后直接开口。

    “朕先前定下洛阳为陪都,也曾派秦琅营建洛阳宫,如今工程基本上完工,听说建的还不错。东宫为天下中心,税赋漕运也方便,而且政务往来传递也快捷,如今决定,朝廷迁往洛阳。”

    “西京长安,便交由皇太子承乾留守,仍加雍州牧,主持西京事务。”

    此话一出,倒也是让大臣们惊讶不小。

    之前皇帝也移驾洛阳,但那时是粮荒,后来又遇疫情,东都毕竟是陪都,皇帝偶尔移驾,哪有朝廷常驻之理,那岂不是长安成了陪都,洛阳才是首都?

    “授魏王李泰为河南牧,加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都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其世封西宁州都督不变,仍不之国。”

    李世民接着又宣布,御史大夫萧瑀弹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案,经三司调查,查无实据。

    房玄龄官复原职,仍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特进、御史大夫萧瑀,引咎辞职,贬官一阶为光禄大夫,令回家闭门反省。

    授韦挺为御史大夫,参预朝政。

    高士廉拜为尚书右仆射。

    中书令杨师道改授为侍中。

    长孙无忌兼吏部尚书。

    “卫国公秦琅,检校中书令。”皇帝口宣旨意,一连串的人事调整,也引的是众臣们惊讶连连。

    当听到秦琅检校中书令时,众人的目光反而都望向了长孙无忌。

    毕竟,先前长孙无忌是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中书省事,凌驾于中书令杨师道之上。

    而如今杨师道调去门下省为侍中了,长孙无忌应当就顺势做中书令了。可谁知,长孙无忌授为吏部尚书,秦琅却成了检校中书令了。

    户部尚书、参预朝政戴胄也因为病重辞职,如今在家养病,但眼看着已经不行了。

    皇帝授唐俭为户部尚书。

    于是现在六部是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兵部尚书,秦琅知兵部事。

    唐俭为户部尚书,王珪为礼部尚书,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崔敦礼为刑部尚书。

    尚书左丞刘洎,尚书右丞崔干。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加太子太师。

    而魏征则拜太子詹事,改太子太傅,并授京兆尹,西京留守。

    ······

    萧老炮最终还是没干过房玄龄,不出意外的被再次罢相了,这次刚加没多久的一品特进,也被又贬回光禄大夫了。

    房玄龄毫发未损,再次复相,而且还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