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9章 碉楼夜火(第1/2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石坪城不远,一座石碉楼耸立黑夜里。

    碉堡高大威武,高达十丈,四角形状。每隔几层的东南西北墙上各开有一竖长方形的了望孔,孔下还留有射击孔。

    碉堡筑在石坪城外的不远,处于湖与山之间。

    这样的碉楼其实在如今的通海都督府遍地可见,这也是秦琅所亲自设计的碉楼防御,最早是在陇右边地建造,是为了防范来去如风的党项等羌人。

    碉楼高大坚固,既是烽火台,也是堡垒。

    因为碉楼极高,且都建立在一些高地上,视野好,所以能够早早发现敌人踪影,及时的通过狼烟、号角、旗帜等传递警讯,也可通过碉楼调动兵马,还可以做为兵堡,屯驻士兵。

    若是羌骑来犯,士兵可立即退入碉堡中,羌骑面对这些石头垒筑的碉楼一般也是无可奈何,狗咬刺猬。

    这种碉楼用大石砌墙,结构稳定,大石砌内外墙,小石填墙心,泥浆胶结。整个碉楼上小下大,在底下几层,只留有一门出入,而这门打造的异常结实坚固,从内部可以直接也处于一个交通要道之上,但因为居于通海府的西边,所以并不是最关键的几个驻军之所。

    这里总共只驻有通海军的一个团二百人,这二百人又分驻在龙湖一带的十个碉楼里,二百人一团,一旅百人负责巡逻,一百人负责驻防十个碉楼。

    兵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可整个通海军也不过编额三千,秦琅还在的时候,到还不觉得兵力不足,等秦琅一走,许多兵也跟着走了,只留了三千通海军,要分守偌大的通海府各处,摊煎饼一样的一下子就摊的稀薄了。

    为此,驻石坪的这位团校尉,也只能更多的靠地方上的土团乡勇们来协防,比如校尉自己平时就驻防在石坪牙城里面,一百巡逻队就是一队驻防,一队出城巡逻,轮流交换。

    另外他在石坪县组建了石坪保安团,团结营,以及壮班、巡检大队、联防队等,其中保安团是协助驻防城内的唐军,协助城防。团结营则负责协助各碉楼的协防驻守。

    壮班是负责各衙的看守、随从,看守监牢等。

    巡检大队则是协助巡逻队巡逻道路,缉贼捕盗。

    联防队则是下沉到乡里,负责维持乡村治安的,协助征粮征役等事。

    石坪城里平时只有一队五十名唐军,却有五百个县保安团的协防。同样的,一座碉楼里,只有一火十名唐军,可却有一百名团结营的土兵。

    唐军一般是呆在碉楼里,而团结营在碉楼外。

    甚至这些保安团、团结营、巡检大队、壮班、联防大队等,其实都是征召的蛮丁轮流当值的,并不是固定的,一般是两月为期,所以这些蛮丁普遍都很一般。

    就如此时。

    石坪的外城,也就是仓城的城防,就是由保安团负责值守,牙城则是唐军那队人自己守卫。

    虽然晚上派了整整一个队五十人守城,但是天黑后门一关,这些蛮丁们就放松警惕了。

    尤其是等到半夜以后,多数就已经哈欠连天,甚至有的更是直接就睡了。

    仓城虽然不算大,但五十人分守,其实防卫的也并不紧密。

    乌么部的人架起梯子,悄悄的攀上了并不太高的城墙,他们都没半点反应。

    段平口中衔刀,手脚并用,很快就爬上了城头。

    城头上静悄悄的,远处有几点灯火,有几个蛮丁靠着城垛呼呼大睡。

    段平取下刀在手,与同伴们悄然摸了过去,无声无息。

    那些蛮丁丝毫没有发现杀机。

    一个手势。

    几个人同时动手。

    捂口鼻,卡脖子,短刀狠刺。

    几个蛮丁挣扎着,却连示警之声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