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5章 摄司空(第1/2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殿之上。

    百官们都静悄悄的跪坐殿上,萧瑀不是第一个弹劾秦琅的人,甚至已经不是第一次弹劾秦琅了,可不管是萧瑀还是侯君集,又或是唐俭、郑元璹等,一个个那也都是位高权重的重臣,但还从没有人能够弹的动秦琅的。

    秦三郎在皇帝心中,谁不知道那份量之重。

    侯君集可是皇帝年少时的好友,在皇帝还是唐国公府嫡次子李二郎时,侯君集、许洛仁、乔轨、段雄四人就已经是皇帝的好友了,他们可是被称为莫府四旧的,这关系不是一般的铁,是李世民少年时就开始的心腹跟班,死党铁友。

    当年太原起兵之初,李世民身边最值得信任的也就这四人了。四人也基本上都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经历了李世民所有的战事,也只有在玄武门之变时,其余三人都被调离外放,仅让侯君集一人有机会留了下来。

    而侯君集在玄武门关键时候,也没辜负李世民,他在整个事变中,承担了最隐秘最重要的一个任务,率先杀到李渊的宫殿,把李渊劫走,这是最危险也最重要的一步,李世民交给了侯君集,足见他对他的信任。

    事后,李世民和侯君集等都没有宣扬过这个隐秘任务和功劳,可侯君集依然得以评为并列首功。这几年,侯君集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没打过像样的仗,却能当上宰相,掌管兵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皇帝最信任的身边人。

    就好比许洛仁等三个好友,玄武门之变时虽被调外任,可事变一结束后,许洛仁等就立即被调回京了,许洛仁还直接被授予了统领玄武门屯营兵的重任。多年来,许洛仁几人,就一直都是担任李世民心腹保镖,统带的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卫队。

    侯君集运气好,玄武门立了大功,所以被李世民一步步提到了兵部尚书、参预政事上来,可是他两次弹劾秦琅,都没成功,不但没弹动秦琅,上次弹劾,还被皇帝直接给留到了陇右,把参预政事衔给撸了,兵部尚书也给下了。

    这种时候,萧瑀居然还敢直接弹劾秦琅,倒是让百官们佩服起来了。

    但许多人都觉得,这次只怕也弹劾不动,毕竟皇帝刚才给秦琅的封赏大家也听到了,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兵部尚书了,更别说文武散阶都加到了跟山东军功新贵们走的近些,但不能说明什么,只要他们行为没有逾界,李世民就不会深究。

    萧瑀现在把这个拿出来说事,还说秦琅结秦党,暗有指太子党之意,再让他说下去,估计就要把秦琼、长孙无忌、高士廉、程咬金等都拉进去。

    太子才不到十岁,能有什么太子党。

    说算秦琅和长孙无忌等亲近太子,那也是李世民一手推动,是他希望看到的,他希望有这样一批忠心能干的臣子,亲近太子,培养太子。

    太子是接班人,身边怎么能没有大臣保驾护航?

    皇帝是制订规则的人,而规则是为皇帝服务的,李世民很透彻清楚的明白这些东西,所以当萧瑀非要拿着朝廷制度规章来弹劾秦琅时,李世民其实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只要秦琅的行为,没有触碰到皇帝的核心底线,那么以秦琅的能干,以他的功绩,李世民有那个胸怀可以宽容,因为皇帝是个自负的人,他不怕臣子的一点点越线行为,他有那个掌控力。

    所以他不会过度的猜忌臣子们,也不会整天琢磨着找臣子们的茬,更不会借机,或者是载脏陷害功臣,这种事情李世民做不出来。

    他很清楚自己得位不正,他需要做一位伟大的君王,既做给太上皇看,也要做给天下人看,证明他虽是得位不正,可也一样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他要证明,他本就应当做天下。

    他不会是杨广,他会做一个明君。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帮衬,需要有能力的臣子,需要大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