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批片(2/6)(第1/2页)  我的光影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我的光影年代最新章节!

    张召当年在光鲜,负责光鲜电影发行业务。

    他发明了一种叫地发行模式…

    当时购买电影票还是以线下购票为主,光鲜就在发行环节,一家一家电影的地推,虽然费劲,但往往能起到效。

    也成为光鲜影业成功的基石。

    从2006年到2010年的四年期间,光鲜影业出品并发行了20余部商业电影,连续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为中国电影业瞩目的“光鲜传媒速度”。

    光鲜依然保持这种发行模式。

    光鲜传媒的发行人员主要是驻扎在全国大中城市,平时的工作就是深耕当地并搞好与当地影院的关系,只有开大会的时候才会去北京。

    在公司发行的影片上映时,凭借着和影院们良好的关系,为光鲜传媒代理发行的影片争取到更好的场次时间和更多的排片数量——但光鲜传媒要维持他的发行系统非常耗钱,他们需要保证很高的发行数量才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此外,地模式依靠大量线下人员进行线下营销推广。

    到2016年,络购票已经达到80%以上,人们更倾向于在络中获取电影信息,而掌握大数据的在线票务巨头在营销宣发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大!

    他那套过时了!

    加入乐事,开始迷信大数据,大IP!

    根本的观点就是针对某个细分人群推出IP电影,将电影作为品牌运营,针对粉丝群长期打造周边产品。

    和一般的粉丝电影不同,乐事更倾向于最大程度开发电影品牌。

    这一观点是从整个乐事生态出发的,因为乐事致新和乐事可以与乐事影业打造的IP电影产生快速的联动效应,某种意义上来说,乐事影业的成功将直接影响乐事致新的终端产品的销量以及乐事的流量。

    他们乐于打造系列片,乐于打造大IP!

    问题来了,IP这种东西保鲜期很短,时间变化、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包括围绕IP可能出现的负面丑闻,都是影响品牌的不利因素,归根结底,品牌意味着经典和优质,一厢情愿地把粉丝绑定为某个IP的固定受众在长时间是不成立的。

    《爵迹》熄了火…

    第四维被曝兴侵,还把上官瑞谦牵扯了进来…

    好一派由盛转衰!

    娱乐圈跌跌落落太平常了…

    然而雪芹先生早已看穿一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所谓天行有常,物极必反,大抵如是!

    ……

    吕潇然在跟大卫通电话,大卫负责《利刃出鞘》的北美发行工作。

    “试映场,影评人还有媒体评价都很赞…”

    “华纳方面觉得可以在12月20号上映…”

    “…不是,《最后的绝地武士》15号上映,你把《利刃出鞘》放在20号?”

    “我们是悬疑电影,跟《星球大战》不是一个类型。”

    吕潇然楞了一下:“…你们看着安排吧,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宣传还有中国上映时间…”

    “…不太可能同步上映,我们的贺岁档会上一部类似《战狼》的电影!”

    “那一月呢?”

    “行,你跟钟确认下…”

    老美发行电影叫分线制,所谓分线制,就是电影不是在所有的院线都上映,而是有选择的在一条或是几条院线上发行。

    分线制对于片方而言,不仅可以形成排他性特许发行,还可能与院线议价时有更利于片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