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46 社稷功士,祸国贼员(第1/3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山地在秦岭北麓、长安城南自古以来就是京南胜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达官显贵寓居为乐。
    其诸山岭之间广有皇苑观宇而在山腰及山脚下的林岭幽处也都星罗密布着众多的别业游园。
    士林中人不乏心存隐遁之意终南山近傍皇城既不远离政治中枢又富有山水意趣对于一些一时失意而又不失抱负的士人可以说是最佳的隐居之地。
    在这一众别业当中有一座游园面积广阔、规模颇大在野趣浓郁的篱墙圈定范围之内有峰岭秀出有溪流潺潺松柏如涛、杨柳成荫有草庐临泉而设有华堂依山而立各自成趣美不胜收。
    这一片园业集群有一个名号为南山时萃园。如今在野士林当中名气与影响颇大的时萃馆凡所刊印的诗文美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这时萃园中创作流传出来俨然已经成了在野士流于京南的一个集会中心。
    在野人士虽然不如朝堂中那样班列有序、禄秩分明但是也有着才情、名望的区别这从一些长居时萃园的士流住处便能体现出来。
    时萃园不禁人员出入任何人只要有所引荐都能出入畅游并结庐定居。但一些才情名望未著的年轻后进只能自使工料钱帛能够分给他们的庐舍面积也小。
    至于一些早已成就宿名的文坛前辈则就全无这样的繁琐杂事时萃馆会主动邀请他们前来暂居一应居舍侍奉都是现成的。为了保障他们的起居清静、不误构思创作其住处范围都被划定出来、列作禁区有专人守望禁止闲杂人等靠近滋扰。
    能够得享如此待遇的时流并不多诸如宋之问之类既是当世诗文名家又是时萃馆结社首领才能得遇如此超然。
    宋之问也算一个仕途不幸诗途幸的典型这些年混迹京畿虽然无遭征辟启用但在士林中的才名却越壮每有诗文新作便广受传颂。其人本就才情不低近年来诗辞文体越发成熟俨然已经成为在野失意士人的精神偶像倒也配得上这样的赞誉。
    往年新归京畿时宋之问还有几分跻身朝堂的热情与期望但在连遭人事困扰与阻挠之后求进之心也逐渐变得淡泊。
    随着时萃馆士林影响越来越大干脆搬离了长安定居终南山中。虽然没有权势任使的威严但每有集会也都应者如云自成另一种的风光。
    这一天清晨宋之问起床刚刚梳洗完毕便有客人造访乃是他自家兄弟宋之逊。
    彼此虽是至亲兄弟但感情却谈不上多深。不同于宋之问已经安于在野的平淡宋之逊食禄之心仍然深重甚至不惜求拜到宋之问的文坛宿敌沈佺期门下因其一手草隶精深而得授鸿胪寺下司主笔之职。
    这个主笔根本不是什么正经的官职甚至不入品阶仅仅只是掌管朝臣丧葬的司仪署下属撰写碑文刻录的事员。
    这在宋之问看来沈佺期给自家兄弟作此卑鄙举授分明是存心羞辱。但宋之逊却对此甘之如饴因为这职事虽然卑微但却能够借丧葬事宜周走于达官门庭混个脸熟因此并不理会兄长的劝阻对此甘之如饴。而兄弟间的感情也因此变得冷淡下来。
    宋之逊入舍之后那缺胯衣袍下摆还有着露水打湿的水渍明显是天刚亮便出城入山应该没来得及进食早餐。
    但宋之问却只是慢条斯理的享用早餐根本不提邀自家兄弟共进早餐用餐过半后才斜眼一瞥有些不悦道:“既非此门中人不要常将园外杂尘污我厅堂!”
    宋之逊闻言后也并不恼只是干笑一声旋即便开口说道:“东都太皇太后行将不寿此事阿兄知未?”
    宋之问闻言后只是略作颔首他虽然久处草野但并不意味着消息就不灵通。太皇太后将要辞世这也是朝中一桩大事早有东都的旧友将消息传递来。
    得知这一消息后宋之问也是心情复杂。他虽然不是什么政坛强臣但于此世道之内也不算寂寂无名之流高宗上元年间进士及第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太皇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