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凡帝王有大功德才可在泰山进行封禅祭祀。
大周建国至今,庆帝为第三任皇帝。
太/祖有开国之功,高祖抵御外敌,开拓疆土三千里,签订和平之约,保大周百年不被外敌侵犯。
两位先皇都是以大功德,在泰山祭天地山神,立碑表己功,名垂千史。
庆帝为帝二十余年,百姓休养生息,经济逐渐繁荣。
庆帝近五年,越发贪图享乐。他自认勤政十余年,大周朝才得以成为第一王朝,于是想要仿照祖辈父辈,行泰山祭祀。
相比□□/高祖,庆帝实则没有太大的功德可表,惹了谏官反驳。
庆帝越发闭目塞听,残暴欲渐增,斩了两名谏官,终于有了此次泰山祭祀。
可以说,举行泰山祭祀是成帝为帝二十余载最大的念想。
帝王尤为重视,行事的官员更不敢怠慢,比之前两次封禅更为浩大。
祭祀准备了将近两年,编修完善礼节、新筑器具、修建官道、修缮泰安行宫,种种下来,耗费足足两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大周的半年税收,终于准备妥善。
后来,庆帝中风,不良于行,这次祭祀却不能取消。
成王代庆帝行祭祀,相当于抢夺了亲爹的功劳,庆帝内心恨得很,对这个最宠爱的孩子,渐渐没那么喜欢起来。
当然,这些未发生的事情,成王预料不到。
他得了玉郑的消息,一门心思地想让袁铉在祭祀之前,出意外。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两日后,泰山祭祀在京郊盘龙山进行预演,俗称小祭祀。
袁铉身为二皇子,兼任礼部右侍郎,守陵回来后,官复原职,负责祭祀礼仪之事。
夜色漆黑,乾清宫前灯火通明,人影憧憧,嘈乱异常。
皇帝依仗分导驾、引架、前后护卫、鼓吹乐队以及皇帝的大架等等,足有数百人之众。
相应的乐器、幡旗、车撵、武器等等礼具更熟繁多。
袁铉负责礼具的分发指挥,一夜未睡,一直在忙碌。
祭祀清吏司司长慌张地说道:“殿下,礼房内的十二面引路大旗少了一个!”
十二面大旗,数月前已绣制好,一直封存在礼房。
旗帜非常大,需要六人脱持牵扯,加上绣面复杂繁琐,一面大旗,需七位绣娘花费一个月绣制而成。
丢了,补都不来不及,此事可大了。
袁铉脸色不好看,带了十来个人,跟随着司长亲自到礼房查找。
礼房占地很大,仓储许多贵重的物品,因此特别注重防火,灯盏亦少。
“殿下,小人为殿下掌灯。”
挑着灯盏的小太监说道。
袁铉点头说道:“大家分开找。”
众人散开,袁铉跟着小太监往礼房深处走去。
约莫过了半刻钟,小太监一声惊呼:“殿下,压在箱子下的,好像是引路大旗一角。”
袁铉顺着小太监手指方向瞧,果然有旗帜的一角在存放团扇的木箱下面压着。
她从太监手中拿了灯盏,向前几步,照着灯光,弯腰查看。
变故陡生。
木箱旁边依靠着厚重的幡旗,在此时竟纷纷往袁铉身上倒。
袁铉躲闪不及,一条腿被压在幡旗杆下,昏迷过去。
礼房内乱成一团,有人去找太医,有人着急忙慌地禀告皇上。
庆帝睡意未消,询问礼部尚书:“发生何事?”
“陛下,二皇子在寻找引路大旗时被重物所压,昏迷了。太医正在查看呢。”
吏部尚书崔佑抹了一把冷汗,颤巍巍地回复。
庆帝面色狰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