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四十五章(2) 水达达(第2/4页)  权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某个石碑的,表明不管是肃慎或是挹娄或是渤海或是女真,全部都是华夏从中原迁至东北的后人。”

    “什么证据?”李治有些不解。

    赵权心里一动,压低着声音问道:“有没办法找到确切的证据?”

    “《竹书纪年》有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山海经》中又有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因此,肃慎当为华夏后人无疑。”

    赵权突然来了兴趣,问道,“那李先生觉得,肃慎人又是哪来的?”

    “不过,老朽看来,无论是挹娄,还是勿吉,或是之后的靺鞨,包括大氏的渤海,以及女真人,应该都为同渊同流,都是肃慎之后。”

    对于这些古饶记忆力,赵权有时不得不表示叹服,无论看到什么,都能信手拈来一大堆的典故书袋。

    “挹娄,其意为居人,为肃慎之后,距今千年之前兴起于夫余东北千余里。《后汉书地理志》有记:常为居,以深为贵;好养豕,食其,衣其皮。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隋唐后融入高句丽与渤海之中,史书再不见其载。”李治回答道。

    “挹娄?是这里的一个民族吗?”赵权一边大口地呼吸着外面较为新鲜的空气,一边问道。

    “这是挹娄人?”李治在边上有些奇怪地问道。随即又摇了摇头,道:“应该是不太可能。”

    赵权再也熬不住了,速退而出,以致于根本来不及判断这些人畜的排泄物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这创意很不错的样子,起码在寒冷的冬季里,可以相互取暖。

    这棚屋还真的不能叫猪圈,只能称为有猪的“地窝子”。

    赵权强忍着胃部的不适,再往下看去,这棚屋之下竟然还有一层,哼哼的叫声自下传来。

    “不是吗?”赵权再次探进头,棚屋内,似乎有东西动弹了下,赵权睁眼一看,屋内垒着一个大土坑,上面铺着些许草席,有两个人看不清男女,正窝在角落之郑

    “猪圈?”大岩桓一怔,跟着往棚屋里一看,随即低声道:“别乱,还好他们听不懂你的话。”

    赵权有些懊恼,扯着大岩桓埋怨道:“这是个猪圈,你怎么也不拦着我?”

    赵权扶着棚顶,探入脑袋想一看究竟。一股犹如臭豆腐的酸馊味,突然就迎面扑来,赵权腿一软,差点乒在棚屋入口。耳中隐约中,还听到棚屋里传来数声“哼、哼”的猪剑

    眼中所见,总共只有十几个低矮的棚屋。棚屋离地不过半米,木枝搭架,上铺茅草。棚屋之前,挖着一个下斜的坑道。虽然从棚顶的缝隙中透下一些光线,但赵权依然看不清棚屋内的任何东西。

    一个披兽皮的男子,正在地跟大岩桓打着招呼。这男子左臂上也架着一只海东青,皮毛略带杂色,用清冷的眼神盯着赵权等人。

    是村落,在赵权眼里,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临时的聚居地。

    已经数次来过北琴海的大岩桓,对这里倒是很熟悉,在他的带领下,赵权等人在离海东出海口不远的一个密林之中,找到了一个聚居的村落。

    不过,这需要人工以及适合蚌蛤生活的水域。北琴海离南京府城稍微远了些,不过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关键是得有人来干这个活。

    赵权摇了摇头,后世的珍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人工养殖出来的。他当然很清楚,只要往蚌蛤里洒点沙子,就可以培育出珍珠。

    “靠这珠子吗?”大岩桓叹了口气,道:“估计不成,鹅都喜欢吃蚌蛤,偶尔吃到藏在蚌中的珠子,会藏于嗉囊之郑因此才会依靠海东青捕捉鹅,而获得北珠。但是并不是每一只捕到的鹅都会吃到北珠,而且现在能捕捉鹅的海东青已经越来越少了。此水极冷,靠人下水采取根本无法忍受。即使能下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