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第三十六章(第1/3页)  离婚后我一夜爆红[穿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虽然小老师后天才登门, 但谢迟迟这期间也没有闲着。

    剧本反复阅读之余, 还尝试为自己饰演的宫小曼创作人物小传。

    在乱世名伶这部剧里, 故事发生在日寇侵华之后,计家班被困京城。

    为脱离虎口,计秋生凭借计家班精湛的京调表演艺术, 赢得日寇陆军将领的青睐, 获准搭乘前往沪市的火车, 为刚刚占领上海的日寇表演。

    即将离京前, 被日寇搜捕的红色收藏家张驹,将女儿张素和国宝平复帖一并托付给计秋生带往上海。

    平复帖为西晋陆机所书, 草书九行,八十四字, 有“天下法帖之祖”之称, 价值连城, 被誉为“墨皇”, 堪称镇国之宝。张驹嘱托计秋生“其若落入贼寇之手, 将是千古之恨人在文物在,人忘, 文物也要在”自己则慨然赴死。

    于是南下的火车上,计秋生一边要掩饰张素的身份,保护被缝入虞姬鱼鳞甲戏袍内的平复帖, 一边要应对人心各异的计家班成员和同行的日寇军官, 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惊险迭出的护宝奇旅。

    作为一出基于历史改编而出的正剧, 整部电影以戏班的经历, 展现了炮火下的文化抗争悲歌,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其中,计秋生的师妹,也是计家班名角的宫小曼,在剧中更是十分抢眼,尤其是剧本改后,颇有和女一号张素不分轩轾的感觉。

    为了读懂宫小曼,谢迟迟特地让徐甜买来宫小曼的人物传记,于是当晚就被宫小曼凄惨的经历,感动到泪流不止。

    宫小曼一生坎坷,只因身为女孩,便在家中缺粮时,被母亲卖入戏班作杂役。母亲临别时的那句“若要恨,就恨你是女儿身吧。”奠定了宫小曼走入坤生行当的根基。

    她唱念做表无一不精,和师兄计秋生配合更是天衣无缝,老生绝唱,轰动一时。

    而这个从苦难中一路逆流而上,最终破茧成蝶的女子,就在这辆从京城到沪市的火车上,为了保护计家班、师兄和国宝,最终零落成泥,香消玉殒。

    直至今日,宫小曼对计秋生的感情究竟是师门情谊还是情深意浓,依然是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只可惜斯人已逝,这一问题成了千古疑云。

    她临死时,年方十九。

    剧中便复刻了宫小曼的这一段人生最后时光。

    然而随着谢迟迟越了解宫小曼,却越觉得身上担子沉重。

    完全没有学习过表演的她,陷入了无边无际的迷茫。

    她想学着给宫小曼写小传,却几个小时也写不出一个字。

    尤其是试图将自己沉浸到宫小曼的时代和经历中以后,她更是觉得几乎被这时代悲剧压垮了,除了唱戏没问题,其他根本不知道应该从何塑造起。

    她面对镜子,反反复复去练戏里宫小曼出场的第一句台词,也是质问张素身份的话

    “师兄,这人是谁”

    可是仅仅这一句话,应该采用的情感,就让她陷入到迷茫里。是应该含酸拈醋还是应该漫不经心

    就在谢迟迟快把自己逼疯了的时候,邓昱终于来了。

    李姨下楼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要接的“表演老师”,竟然是一个戴着墨镜和口罩的小伙子。

    她迷茫地将对方带上了楼,就见精心打扮过的谢迟迟已经迎了出来,然后就将这小伙子接进了自己的房间。

    站在门外的李姨“”

    感觉好像应该赶快给少爷打个电话

    谢迟迟和邓昱还是第一次见。

    她先大方地介绍道“不好意思,因为家里出了些事,我现在借住在朋友家。不过这里安保很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