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洛如昨晚兴奋得没太睡得好觉,这会儿正好补眠。
等孟见琛停车叫她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了。
这里是灯市口。明朝时,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八在此设灯市而得名。
灯市口紧邻王府井,讲道理二环内也算是繁华地段,却见不到高楼,都是矮旧房屋。
“城建局有规定,二环内房屋高度不得超过天丨安丨门城楼的高度。”孟见琛解释道。
“真的假的”陈洛如抬手遮了下阳光,“天丨安丨门城楼有多高”
“三十多米。”孟见琛松松地握住她的手,带着她拐入一条胡同。
不同于深圳那样年轻的城市,北京市内保存了不少古建筑,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
这条胡同里均是四四方方的四合院,一瞧就知年代久远。
雀儿衔着草枝筑巢,在门檐上落下草籽。草籽发了芽,从瓦缝里钻出一抹抹盎然的绿意,平添一丝生机。
孟见琛推开一扇古旧的朱红门,带着她跨过门槛,走进院子。
原来这处别有洞天,竟是个小饭馆。位置这么偏僻,连个招牌都无,想来在这吃饭的都是老主顾。
“哟,您来了,里边儿请。”老板招呼孟见琛入内。
屋内摆几樽长桌板凳,筷笼里插一把竹筷,方头一端有瓦蓝花纹。顾客不多不少,将将坐满桌子。
“没有菜单吗”陈洛如打量着这里,用手掸了掸长凳,这才坐下。
“没有,”孟见琛问道,“想吃什么包子”
“在家就天天吃包子,我才不吃。”陈洛如将身上背的浅蓝色eyboy包包取下,搁置在长凳上。
这时,隔壁桌有人叫道“老板,豆汁焦圈,一份炒肝。”
“好咧。”老板立刻应道,随即又向厨房那边大喊,“豆汁焦圈,炒肝一份。”
“那是什么”陈洛如问。
“你吃不了。”孟见琛说道,“三鲜包还是猪肉包我让老板给你上。”
“不,我就要吃那个。”陈洛如并不想吃包子。
“那个不好吃。”孟见琛并不想给她点。
这时,新来了一桌顾客,又叫了豆汁焦圈和炒肝。
陈洛如哼唧道“人家都吃这个,我怎么就不能吃了”
“你不是北京人,吃不惯的。”孟见琛解释道。
“可我是广东人啊。”陈洛如洋洋得意道,“你没听说过吗我们广东人,天上飞的飞机不吃、水里游的船不吃、地上四条腿的桌子不吃,别的什么都吃。”
孟见琛拗不过她,只好给她来了一份。
“你怎么找到这里”陈洛如问。
“爷爷的老宅就在附近,”孟见琛道,“小时候常跟爷爷来。”
“那爷爷现在还住这儿吗”
“他嫌这里吵,搬去小汤山养老了。”
“那老宅呢”
“空着了。”
灯市口一座标准一进四合院售价在亿元以上,孟见琛爷爷的老宅三进三出,市场价令人咋舌。
孟家空着老宅,不出售也不出租,每年还要定期找人来维护修缮不差这点儿小钱。
正聊着天,点的吃食来了。
陈洛如一看,有点后悔。
俗话说,好吃的东西,色香味俱全。
可面前这个色香味,貌似一个都不占。
这个豆汁,颜色像工地上和的稀水泥,闻起来还有一股隔夜泔水的馊味。
这个炒肝,黑乎乎黏稠稠油腻腻的一碗,看了就倒胃口。
只有这个焦圈,长得有点像油条,勉强能看。
孟见琛当着她的面喝了一口豆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