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王昌龄大雁塔题名(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文章交给专职石匠,把文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接下来大家就可以在大雁塔的墙壁上题上自己的名字,可以只写名字,也可以题一首诗或者一两句诗句。当题名轮到王昌龄的时候,王昌龄春风得意,手提羊毫,沾得墨浓,伸手将羊毫举过头顶,用张旭草书书写道:

    “大雁塔上留清名,人生得意在此时——唐开元十五年丁卯新科进士王昌龄草题。”

    王昌龄题名罢,大家一齐喝彩,王昌龄自己反复欣赏一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忽然玄宗皇帝来到王昌龄身边,王昌龄正准备跪奏万岁,皇上忙阻止说:“今日你们是主人,免礼免礼。王爱卿,还记得德风亭吟诗吗?”

    王昌龄忙说:“承蒙陛下惠顾,今日方得了昌龄夙愿,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用手掌在王昌龄的肩膀上拍拍:“好一个青年才俊,果然不负朕的厚望,那首《赋得驾出长安》写得好呀,希望为我大唐好好效力!”

    得到皇帝爷的赞赏,王昌龄内心暖烘烘的,原来自己那首《赋得驾出长安》居然得到皇帝爷的赏识,看来这拍皇帝爷的马屁还真的是一条捷径。不是吗?我王昌龄之所以有今日,不正是靠歌颂皇帝爷的两首诗吗?王昌龄想到这里笑起来。

    接着,大家来到曲江酒楼参加酒会。在酒会上,玄宗皇帝说了几句勉励大家的话,张九龄c张悦和苗晋卿等朝廷重臣向新科进士们提了殷切希望。

    王昌龄还对关心自己的朝廷官员和在京的朋友们设宴表示了谢意。在做完该做的事情之后,王昌龄回到了灞上芷阳村。

    王昌龄已经得知,在他中榜的当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灞上的数十个大大的村庄,尤其是芷阳村,人们聚集在芷阳大街上,敲锣打鼓,鞭炮轰鸣,唱歌跳舞,庆祝芷阳村首次出了进士。在王家大院的大门上方,“登科及第”的金字匾额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随着王昌龄车队驶进芷阳村,整个芷阳村沸腾起来,所有的村民都涌出房舍来到芷阳大街上,欣赏新科进士的风光,分享登科及第的荣耀与快乐,释放芷阳村人内心的喜悦。

    接着,薛家兄弟来了,灞上一带几位举人来了,在科场上不得志的秀才们来了,有身份的宿儒学者来了,所有的人都为着两个目的:一是向新进士道贺,二是讨杯高升酒喝。

    现在王昌龄实在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跟前来道贺的人做太多的交谈,像薛家兄弟,王昌龄自然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但是现在应酬的人太多,王昌龄也只能用几句简要的话表示问候,让兄弟见谅,以后再慢慢说。还有那些举人c秀才c宿儒学者等人,现在也不是谈论学问的时候,只好让大家见谅。

    芙蓉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到处转,不时跟昌龄哥的朋友们说几句感谢的话,安排弟弟妹妹做一些招待客人的事情。

    有了这样大的喜事,帮忙的人自然很多,王家大院的厨房里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几家邻居也主动来帮忙做事。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酒席就摆出来了。酒宴摆了好几十大桌,把个王家大院所有可以摆桌子的地方都摆满了酒席。老管家从地窖里搬出两坛未开封的江南糯米陈酿让大家放量豪饮。

    酒宴一直延续到深夜,大部分人都“酒醉饭饱”回家了,只有少部分自称“酒仙”或者“酒鬼”的人还在满口胡言乱语的说着“酒话”,反反复复地重复着那些说了上千遍的话。有几桌还在五个指头的智力比拼上酣战得昏天黑地,伴随着猜拳罚酒的一阵阵吆喝声,还可以不时听到摔碎杯盘以及接着而来的“打发打发”的声音。

    终于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闹哄哄的一天最终归于寂静。王昌龄夫妻俩终于可以赤条条地抱在一起品赏鱼水之欢了。今天夫妻俩都因为特别高兴而精神状态处于最佳,居然又一次温习了新婚之夜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