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王昌龄东游启程(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c渭河去喝水,虽然河水都被喝干了,但还是不能解渴,最后渴死在秦岭脚下,他的桃木拐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里的大桃林。”

    过了灵宝县,前面就是古城渑池。渑池的地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边邑,春秋时属虢c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三县。贞观三年更县名为“天池”。后来天池改属洛州,为河南府。

    薛家四兄弟都曾经听王大哥说过“渑池会盟”的故事,所以对这渑池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洛阳是大唐的东都,四兄弟对洛阳似乎很熟悉,其实他们都没有到过洛阳,所以都想呆两天,看看洛阳那些常常听人们说起的著名街道和名胜古迹。王昌龄由于在洛阳有亲眷,于是把薛家四兄弟带到洛阳舅舅家里。王昌龄带着四兄弟游览了上阳宫c白马寺和香山寺等著名景点,第三天,他们离开洛阳向大梁进发。

    一连几天,经巩县,过郑州c中牟,一路观赏沿途风景,虽然感到新鲜,但是也不乏疲劳的感觉,五师生不时停下来略作休息,于是薛家兄弟就要王大哥吟诗,王昌龄看看天色,只见暮云翻卷,原野上,一派冷风飕飕,凌咧肃杀,寒气刺骨,似有下大雪的兆头,于是一首《大梁途中作》缓缓吟出: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大梁终于到了,师生五人一阵激动。只见千年古都呈现在眼前。

    大梁,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曾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经有七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所以这大梁号称“七朝都会”。史书上早就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古人的“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等诗句,都生动地描绘了大梁豪华盖世的繁荣景象。地处中原的大梁,是京都之地,素称天下要衢,它凭借汴水漕运的有利条件,大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里风光旖旎,人物荟萃,城郭宏伟,富丽甲天下,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的国际大都会。被后人誉为汴京八景的“繁台春色”c“汴水秋声”c“隋堤烟柳”c“相国霜钟”c“州桥明月”c“金池夜雨”c“梁园雪霁”c“铁塔行云”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古都大梁的美丽风光。

    大梁古城是战国时魏国都城,魏国又称大梁国,是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魏惠王三十一年,魏都自安邑迁到这里。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城毁魏降。夏朝曾在大梁一带建都一百五十七年,称老丘,商朝在大梁一带建都二十七年,称嚣。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的意思。西汉时候,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大梁城的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c内城c牙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c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

    王昌龄同薛家四兄弟过了外城护城河,来到大梁门的前面,这大梁门是大梁城的西门,拱形城门的上方用先秦石鼓文字雕刻着“大梁门”三字,格调古朴,笔力遒劲。王昌龄心中愣了一下,内心被这大中华的古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