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王昌龄隐居灞上(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开始考虑抱养儿子。

    但是王昌龄跟芙蓉是幸运的一对,在洞房花烛之夜前面两三个月,芙蓉的肚子里已经播下爱情的种子,结果把来婆家以后的“十月怀胎”缩短为“七月怀胎”。

    尽管生儿育女是累人的,但是人们心甘情愿受累。因为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和心理满足。现在,逗宝宝已经成了昌龄夫妻俩的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对爹妈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心领神会,那一呀咿呀的声音就是说话,是唱歌。

    随着岁月的流逝,宝宝一天天长大,现在已经开始咿呀学语。当然,最先学会的是叫“妈”。不知哪一天,宝宝忽然把嘴巴张得很大,叫出了一个很响的“吗!”芙蓉高兴了,立刻把好消息告诉昌龄哥:“昌龄哥快来看,宝宝会叫‘妈’了。”昌龄急忙赶过来,宝宝还在不停地叫着“妈c妈c妈妈妈妈妈”夫妻俩大笑起来。

    昌龄有点嫉妒起来,宝宝会叫“妈”了,为什么不叫“爹”呢?于是昌龄就教宝宝叫“爹”,遗憾的是,宝宝对那个“爹”还是叫不出来。于是昌龄说:“宝宝你偏心,只叫你妈不叫你爹,你要快点学会叫爹呀,不然的话,爹不抱宝宝。”谁知道宝宝就哭了起来,于是昌龄立刻把宝宝抱起来哄道:“爹抱宝宝,爹怎么不抱宝宝呢?宝宝打爹!”昌龄拿着宝宝的手拍爹的脸,惹得芙蓉笑弯了腰。

    “宝宝”的叫法已经换成了“晶儿”,因为晶儿已经能够跟大人们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了。夫妻俩开始叫晶儿猜谜语,念诗歌,认字,看图画。夫妻俩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才女,至少应该像妈那样知书达理。

    一岁多的晶儿已经能够到处跑,芙蓉轻松起来。但是别高兴得太早,芙蓉已经两个月没来红,芙蓉知道,肚子里又有了。夫妻俩希望第二胎是男娃。

    第二胎生下来,果然是男娃。这“男左女右”也真的灵验。这女人生孩子,好像也有一定的规律,有相当一部分女人生育孩子总是一个男一个女的交替进行,百姓中把这种情况叫“盘花胎”。看来芙蓉也属于“盘花胎”一类。果然,第三胎生下是一个女娃。

    于是昌龄就让孩子们猜数字:“一家人有几个孩子,一个有哥哥,一个有弟弟,两个有姐姐,两个有妹妹。一共有几个孩子?”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六个!”

    爹笑,越笑越厉害。妈也笑。孩子们感到奇怪:“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妈指着三个孩子:“你们看看,看看你们三姐弟妹,是不是”

    “明白了,一个妹妹有哥哥,一个姐姐有弟弟,两个兄妹有姐姐,两个姐弟有妹妹。”

    “这就对了!三姐弟妹说成了六姐弟妹。”

    王昌龄也开始帮助爹做一些农活,参加一些田地经营方面的事情。没事时,带上鱼去灞河上学学捕鱼方面的知识,感受感受诗人们爱好吟咏的渔猎生活。有时候,跟芙蓉一同带上几个孩子去灞桥附近逛逛。

    夫妻俩带着孩子们去香积寺烧香拜佛也是王昌龄夫妇的生活内容之一。香积寺在西安城南三十多里的地方,位于终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这里南临镐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镐河与潏河汇流萦绕在它的西部。整个寺院幽而不僻,静而不寂。这座寺院是中国净土宗的祖庭。高宗皇帝永隆二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善导大师是山东临淄人,他依据《无量寿经》c《观无量寿经》c《阿弥陀经》及《往生论》等佛教净土宗经典,倡导任何众生愿生极乐世界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乘佛愿力,必定往生。

    香积寺规模宏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