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繁华的东都洛阳(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是明堂,它是则天皇帝时期的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按照皇家宫殿的规格和儒家的礼制建筑的,是帝王明政教化的场所,所有宫廷进行的祭祀c朝会c庆赏c选士等大礼典都在这里举行。

    据有关资料记载,垂拱三年春,则天皇帝力排众议,拆除隋代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就在原地创建明堂。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于垂拱四年正月五日明堂建成。则天皇帝对明堂的建成很高兴,于永昌元年正月元日进驻明堂,大赦改元。正月四日,则天皇帝在明堂颁布九条训令,教训百官。第二天又在明堂大宴群臣,赐赏百官。搞得非常隆重。同时还大开宫门,让普通百姓进入明堂参观,并且给前来参观的百姓吃饭喝酒”

    “这个则天皇帝也真够意思,可惜我们没有赶上。”芙蓉说

    “还有呢,当时的西域吐蕃和西域各地部族也纷纷派代表前来道贺,则天皇帝也着实风光了一阵。”

    “要是现在的中宗皇帝也像则天皇帝那样做,那我们也”

    “可惜呀,那中宗皇帝还是喜欢长安。”

    “过些日子,我们到姐夫家来,姐夫能够带我们去长安看金銮殿吗?”

    “好呀,要是你们来姐夫家,姐夫一定带你们上长安看金銮殿。哟,这里不是洛阳桥吗?”

    “不是,刚过去不远那一座桥是洛阳桥,这座桥是天津桥。这天津桥还是一个著名景点呢,叫着‘天津晓月’”表妹婉儿告诉姐夫。

    “是吗?能够说说这个景点的典故吗?”芙蓉问表妹。

    “要说典故我可不行,你们还是问姐夫。”

    要说典故,王昌龄还真的知道:“隋炀帝大邺元年,人们用铁索连起无数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桥,到唐代初年,才改建为石桥。洛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天津桥横跨在洛河上,北与皇城的南门c端门相呼应,南与长达七里一百三十步c宽百步的定鼎门大街相接。每当凌晨时分,晓月还挂在天空,天津桥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车马如流了,无怪乎本朝诗人列希夷有诗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忽然龙儿说道:“不是到了东大街吗?”

    “是呀,东大街快要过去了,前面已经是铜驼大街了。”

    说话间,花车已经到了铜驼大街。昌龄哥的故事又开始了:

    “你们别看这铜驼大街,他是汉魏时期留下来的一条古街道呢,你们看,那座城门就是阊阖门,它是汉魏洛阳故城的宫城正门,也是举行帝王登基或接见四方朝贡者等重大活动的地方。它与宫城正殿太极殿c都城正门宣阳门构成了魏晋以及北魏洛阳城的南北轴线。”昌龄哥说到这里停下来问:“‘南北轴线’是什么意思明白吗?它就是说,建筑物和街道都是以标准的南北方向布局。你们看,这铜驼大街就是标准的南北向,那些城门也都是用的坐北朝南的方向,你们明白吗?”

    芙蓉跟三个表弟表妹同时点了点头。昌龄哥继续说:

    “据史料记载,当初魏明帝为了装饰洛阳城,下令从长安把金人c铜驼c承露盘等各种古董统统移来。一路上历经艰辛,耗费了大半年的光景,最后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古董被成功运至洛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对汉武铜驼,相传是当年汉武帝为了纪念开通西域而特意铸造的。于是,魏明帝就把这对铜驼安放在了宫城阊阖门外的大街两侧。在铜驼的后面,依次排放着铜马c铜龙c铜龟c辟邪c麒麟c天禄等。而这座街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铜驼大街。”

    忽然龙儿指着一道城门说道:“你们看,那不是有一对铜驼?还有那些铜马铜龙铜龟等动物铜像?”

    王昌龄朝龙儿指着的方向看去,那里果然有不少黄色的动物像,于是昌龄要车主把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