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声名大震(第2/3页)  永乐夺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堂黑压压地跪了一大片,顿首齐声道:“臣等以为太子所言极是,恳请吾皇宽宥!”

    朱元璋愣了愣,似乎众人如此齐心也出乎他的意料,旋即朱元璋定了定神,起身绕过銮座,从九步金阶上踱了下来,到众臣的跟前站定,忽然放声大笑,转身盯着太子朱标沉声道:“太子,看来你很得人心嘛?!这么多人跟你齐心?!哈哈哈”。

    响彻奉天殿的笑声惊得众人心里都是一紧,暗自打鼓。太子却是不察,反而面露喜色,暗暗以为自己总算在皇帝面前长了一回脸而窃喜不已。

    朱元璋却并不理会太子朱标的心思,很快转了脸色,看着依旧直挺挺站着的三皇子晋王朱棡问道:“晋王,看来你跟他们的看法不太一样啊,说说看,你是如何想的?”

    朱棡面若冠玉,睁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凤目,冷冷道:“欺君罔上有什么可说的?大明律早已言明,欺君者诛灭三族!”

    “诛灭三族?哈哈哈哈”,朱元璋闪着眼看着朱棡忽然大笑,似是而非地点了点头,又转到朱棡身后的朱棣跟前,收了笑声静静地看着面不改色c沉稳站立的朱棣:“燕王?!”

    朱棣听朱元璋唤自己封号,忙跪地叩首:“儿臣在。”

    “嗯,燕王是越发的沉稳了”,朱元璋赞许地点了点头:“朕看此次上本奏事的人里头有不少武将也掺和了进来?!”

    见朱棣无话,朱元璋淡然一笑:“而且他们的看法似乎跟燕王上的折子如出一辙。嘿嘿嘿,你且说出来,让朝臣们都来听听你和众武将的看法罢。”

    看着转身回到銮座的朱元璋,朱棣不妨皇帝有此一着,要自己在奏折里对满朝文臣的冷嘲热讽当面说出来,这得罪人的事怎么能做呢?可那道衍和尚偏偏鼓动自己如此作为,如若真救了百官那还罢了,万一不成,自己将四面树敌,不容于朝臣了。想到此,朱棣心中暗暗叫苦,也不禁犹豫。

    “怎么?不敢?”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着朱棣,声音悠然抬高。

    皇帝如此相问,年轻的燕王原就冷峻的脸上不禁显出红晕,血气顿时上涌。朱棣冷冷一笑,咬了咬牙高声道:“有何不敢?”

    言罢朱棣转身面向百官,抬脸高声道:“儿臣以为文臣舞文弄墨尚可,然临事过迂,本非决事断事之人,因而循成例c以空印缴纳钱谷并不出奇。正因文人之木讷愚昧,汉高祖刘邦故而尿淋儒生衣冠,笑其‘书生误国’,然而却并不见汉高祖对儒生有何惩罚,依旧任用文臣。高祖一个街边无赖,以韩信c萧何之功夺取天下的帝王尚能如此,吾皇从郭子兴起义,历经大数百战的马上英雄,难道尚不如刘邦?”

    一席话说得众文臣心中都如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竟是难以言明。苦的是这燕王词句恶毒,对书生极尽讽刺之能事,损人太过。甜的却是燕王虽然如此作为,但明摆着是在用奇计在替百官求情,且更合了皇帝的脾性。

    朱元璋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盯视着朱棣问道:“哈哈哈。那燕王觉得当如何措置百官?总不会也要朕学汉高祖罢?”

    朱棣见朱元璋面色齐和,心知自己一击已中,暗暗佩服道衍的计谋,忙沉稳洪声回奏道:“儿臣以为,百官有欺君之过,不可不罚。然父皇开天辟地的一代帝王,必不至与那些腐儒过于计较。至于如何措置,还请父皇圣躬独断!”

    朱元璋显然对朱棣的对奏极为满意,含笑点了点头,却转脸冷冷瞥了瞥太子朱标,忽然道:“翰林学士宋濂?!”

    宋濂不妨会被皇帝点名,愣了一愣,忙跪前一步叩首:“微臣在!”

    “哼哼”,朱元璋冷冷一笑:“听见了没有?书生误国!身为太子之师,千万不要将太子引入歧途才好!你身为儒学大家,殊不知儒学的根本便在一个‘诚’字吗?”

    宋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