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节运筹 二(第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运筹(二)

    太子常凕感觉到疲倦。从京师到天狼城有宽阔的驿道连接,但长途跋涉,还是让生长宫廷的常凕身体疲惫。何况还有劳心的政事?一路巡视,常凕敏锐的看出了帝国风光无限的背后隐忧,帝国三十年急速扩张,开疆辟土,可是帝国有能力保佑这些成果么?常凕无法得出肯定的答案。

    帝国的疆域是如此的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方圆两万多里,还不算孤悬在海外的澳洲﹑夏威夷﹑亚美利加总督区﹑阿非利加和波斯湾以及西欧的贸易租借地;如此广袤的疆域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汉唐的疆域。这既是帝国的骄傲,却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麻烦。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体制,其要点就是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防止地方分裂;也就天然的忽视了地区差异和降低了效率,帝国的疆域越大,这种不不利因素也就越明显。

    京师要向最南方的南洋都护府﹙澳洲新发现,尚未设立正式的管理机构﹚传递消息,用最紧急的方式,也需要一个月;向西传达到西北都护府,最快的马也需要一个月;算上往返,则至少需要两个月。若是用一般的速度传递,则要一年之久。如此的效率,显然只会影响行政效率和作用,不利于帝国的统治。

    万历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才仿照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在边疆设立都护府,管辖军民事,给予其较大的权力,使得其能够灵活快速的处理大事务。这一措施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方面有藩镇割据之隐忧,二来都护府和帝国各省行省体制不同,也不利于帝国的大一统。为补救这些缺点,万历才不顾朝廷重臣的反对,不顾民意,执意修建四通八达的驿道,其目的就是便利交通和邮政,加强帝国各区域的联系。虽然到目前为止,庞大的驿道建设计划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一,但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极大的便利了帝国西北的军事﹑移民﹑商业等活动。

    可是,如此就能长治久安么?怀着这样的疑问,太子开始了他的巡视之旅。

    各都护府都是条件艰苦之地,民夷杂处,但却民风彪悍,质朴尚武,与内地的文教大不相同。就连对待皇室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其拥戴程度比之各行省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恰恰是这过分的热情,让常凕有了不安。奉行中庸之道的常凕知道,这种热情透露出这里的居民对国事的关心和参与的意愿,现在朝廷能符合他们的期待,可是如果朝廷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呢?常凕不愿意深想下去。这些都护府的都护们大多是野心勃勃的武将,父亲在一日,自可威慑,可父亲终有老去的时候,常凕不得不早作准备。何况即便是在今日,那些都护们对朝廷的政令,也未必十分执行;比如朝廷派遣的监察﹑廉政司﹑锦衣卫等官吏,在都护府的公务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与之相比,巡视过程中发现的贪污,渎职等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殿下,都护府的大人们已经告退,时间不早了,请殿下早些歇息。”负责守护太子的闵映九布置好了殿外的值夜和守卫,回见太子殿下仍自沉思,许久不动,声的提醒道。他从羽林卫调拨到太子身边已经有些时候了,了解太子的习惯和身体状况。

    太子走到窗户边,在雕花的黄杨圈椅上坐下,示意闵映九在下首坐下,对他说道:“映九,你也到过不少都市,看看这天狼城如何?”

    “殿下,天狼城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和重炮,很难攻克。而且此城背靠大河,河流既可以起到防卫作用,又便利交通,还能为城中军民提供饮水,对守方极为有利。城内有瓮城,街道宽阔,有排污之地下水道,有固定的集市,有瞭望塔,有防火的水池,武器库房有重兵把守。这样一座城池,是难得攻克的。”

    常凕一笑,“不愧是讲武堂出身,看得明白。朝廷以建城移民之法对付游牧民族,巩固帝国北疆,在谦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