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节气寒西北 二(第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节气寒西北(二)

    帝国有才干的官吏很多,正直不畏强权的人也很多,正直有才干而又官运亨通的人就不多了。

    三边总督魏学曾就是这不多的人之一。才干,品德都无可挑剔,官场几十年,顺水随风,即便是当初得罪张居正,也不过左迁南京,不久,即便为万历所起用,总督陕西军马事。十余年,除去丁内外忧,在边关时间也不短了。

    “启奏陛下,蒙古与我百年相仇,几日虽然降服,可终究是蛮夷,不与我同心;且分布边关,若仓促有事,将如之奈何?”紫袍沙帽,童颜白须的魏学曾侃侃而谈,边关虽苦,却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指点江山的豪情依旧,“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云:忘战必亡!对蒙古仍然警惕,不可因其外表之驯服,而等闲视之。前日,巡视边关城镇,见堡垒军械,多有颓废,深可忧虑。”

    万历一笑,对今日之蒙古,自然不会没有防范之心;万历早有心调整大明北方的国防布置,对九边重新布防,以适应新的形势。“卿见识深远,勤劳王事,大慰朕心。对付蒙古,何策方是上策?”

    “汉人农耕,蒙古游牧,欲要同化蒙古非一时所能见效;即便同化了蒙古,草原上也将出现新的部落,复为国家之忧。根本之策略还是强国强兵,骑兵火器并有,威慑之。然后在羁縻。”魏学曾有些得意,这些年主兵西北,对付鄂尔多斯,利用骑兵突袭,不时骚扰,终于平定一方。虽无赫赫战功,亦可自傲。

    万历点点头,“奈群臣之力,朕方能制服蒙古,解除百年忧患。不过,正如卿所言,忘战必灭!消灭了蒙古,还需再接再厉,大明之敌可不只有蒙古。”

    “陛下是指藏人么?”魏学曾微笑道,“这些藏人居于高原之上,性情温顺,不足为虑。且信奉喇嘛教,耗损财力物力,自取灭亡。”

    今日之藏人已非李唐时之藏人,英武不再,当然不会令万历忧心,“西宁现在有多少驻扎兵?”

    “五千人左右。配有火枪千人,火炮二十四门。对付河湟的蒙古人,藏人,回回应该不成问题。”虽如此说,魏学曾的神色也严肃起来,最近那地方出了些事情,已经派人去处理了,应该不会有问题。

    “陕西四镇共有多少兵马?”

    魏学曾低头一算,“宁夏,固原,西安,宁夏四镇共有马步军十一万三千人,其中骑兵五万五千人,神机兵两万四千余人。另外,陕西,甘肃两行省还辖有地方卫所兵共两万八千人。”

    万历想了想,“这样啊,西宁的兵力有些单薄,增加到一万人,骑兵的比例要高,火炮也要增加。另外,还需要挑选五千精锐骑兵,待机进入这个地方。”

    天子的指头指在地图上,拉萨。

    “陛下,这藏人所居为高原,汉人上去身体多有不适——”

    万历打断魏学曾,“这朕都知道,不适应嘛,可以先在西宁训练训练,然后再进驻拉萨。喇嘛那边,朕会处理的。训练军私,进驻拉萨,朕给卿半年时间,卿接不接手?”有效控制了才算是真正的疆土,藏卫现今一盘散沙,教派之间也是风云变幻,是大明介入的机会。四世还是孩童,进军只需要说服班禅,想西藏的土王也阻挡不了大明;以西宁为前哨,进驻拉萨,然后渐次控制昌都日喀则等地,阻挡蒙古人进入高原,打通与南亚交通线,收罗山脉南方诸国,完成一个大的战略。朝廷已经派出使者和班禅谈判,万历相信班禅是识大体的,这个时代黄教的光大还得依靠朝廷。

    魏学曾没有犹豫,“陛下不以臣愚钝,臣愿接令!”

    “很好,很好。”万历笑道,“高原气候严寒,且藏人习性与我大相异,卿总统其事,细务可遣大将行之。相应之军费开支,可请兵户拨款。”

    “陛下放心,臣虽一老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