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封狼居胥 十七(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中原之地,三月春风已经是暖意浓浓,但在这北塞之地,却仍是料峭春寒的模样。不同于数日之前那般,此时的回鹘军中,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一股不祥之感,士兵们虽然并无懈怠之情,相反却都是一脸肃然,神情谨慎。尤其是侍卫大汗中军的几部兵马,都已是披甲挂箭,时刻刀不离身,只要是禀见大汗之人都要经过那五步一岗c三步一哨,端得是防备紧密,丝毫没有大意之态。

    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那两丈来高的旗子顶上挂着的一颗头颅,而此物之主正是之前在回鹘军中很受大汗重用的唐人—高尚。军中相传,他是在言语之间触怒了大汗,这才被大汗一声令下,砍了脑袋挂在了大旗顶上示众。可怜这位自负聪明绝顶的高先生,直以为可以在这回鹘可汗之地大施抱负,却不料壮志未酬便成了刀下之鬼,而直到他人头落地的那一刻,他还不曾明白究竟是哪里得罪了这位大汗,以至于丢了一条性命。

    其实,他自然不知道,当葛禄可汗听闻唐军又有万余人出现在东面时,心中已然有些明白过来。待得探马回报,来者乃是大唐范阳镇精锐时,身经百战,久历沙场的他已经晓得今日之事实已至失败之境。而追根朔源,自己身边这位素以出谋划策为己任的高先生便是罪魁祸首了。但是,葛禄可汗之所以要杀掉这个自己向来信任有加的谋臣,为的却不是泄那心头之恨。实际他很清楚,到了眼下这般田地,就算是那高尚引导自己走上这么一条不归之路,但毕竟也是自己愿意走上去的,高尚既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逼自己上去。而且,前番几次计较,他自己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却非只听了那高尚一人之言。

    因此,现下他突然要将自己这臂膀砍掉,实是另有计较,或者说其中也有那说不出的苦衷。眼下之情势,在他看来,无非是两条路走,要么立刻回军漠北,要么便在此地与唐军决战,一决雌雄。可是,后者的难度和危险显然要高上许多。他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击溃敌人,而且依照目前形势,相信不用多久在明里头唐军的数量就会超越自己,那时可就更无半点胜算了。而且此处乃是在大唐河东道境内,不说唐军占着地利之势,便是单论部队移防之类事情,难道回鹘军还会比唐人更为灵便吗?

    但是,回到大漠却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辗转腾挪。那时就算是唐王想要派兵追击c斩尽杀绝,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回鹘自己,只要将几个大部落保存下来,未始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他可不是仅仅只有这一条计策,他已经打定主意,便是要撤军回漠北,那也要看准机会,只要时机准确,那便不是问题。而如何瞧准时机却是一桩头疼之事。如今将那高尚枭首示众,其意无非是要唐王放松警惕,好叫他领着大军安然而退。大唐皇帝嘛,最好的就是那面子,只要到时自己上一道表章,言明是受了妖人鼓惑,这才带领大军南下,却也只是为了解那突厥人之围。而且高尚乃是安禄山旧部,属于叛贼余孽,自己将之斩首并献于阙下,无论如何都是一桩功劳。只要他实力足够,唐王就是有心征讨,也要掂量其中得失。这般打定了主意,他方才命人将那高尚砍去了脑袋。

    不过,高尚生前未必如何显达,但后世史家在编撰的《唐书》中却给他留了一席之地。《唐书》叛臣列传中,言道:“尚尝为安禄山僚,性嫉妒,具才干,及禄山败,遂奔走入回鹘,奉葛禄可汗为主。尚以可汗有图中原之意,言辞惑然,遣谋使策,遂与大军同掠河东唐军三面围困,可汗惊惧,而尚言可北遁以避锋芒。可汗本有此意,遂杀之,悬以辕门,献于阙下,以谢朝廷”这一段史评却也真应了不能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那句话了。

    而此时的大唐皇帝李佑还不知道葛禄可汗已有惊畏之心,现下唐军各部基本已经到齐,如今的回鹘东有张巡数万大军分成两路待敌,南有马燧c李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