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边声四起 七(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启禀圣上,由于此事尚为朝廷机密,臣不敢与兵部下属官员详议,但自昨日得陛下授意,臣已经以回鹘为假想之敌,命属下几名主事对出征兵员及粮草辎重等事做了大致估算。根据对回鹘势力之推断并结合我朝几处边镇的实际情况,此番出兵大约需要十万将士,其中骑军至少要占到六成左右,而现下已经将过七月中旬,因此可以想象,待得大军挺进至回鹘腹地,必然已是北方入秋之时,届时所需的冬衣和额外的粮草也须计算在内。是以,目下户部虽然余粮充足,但若是用于大军补给,却仍需运送c筹集。故而须有至少三月时间用来筹备粮草辎重以及提调兵马。而策略上,臣以为,当以朔方c北庭两镇为依托,用轻骑长驱扰敌,打乱其部署,同时大军从京畿之地出发,如此方能避免延误战机,使敌趋避。抑或直接从使大军云集二镇,从两地出兵北上,如此则可达成出其不意之效。此乃微臣浅见,还请陛下圣裁。”郭子仪虽然已过中年,但却是声如洪钟,一口气将兵力调动c后勤辎重以及进兵策略说了个清楚。

    李佑听罢,却是沉吟了好一会儿,半晌才展颜微笑道:“郭将军所言不错,大体将出兵所须之事都已计划在内。而且所谋之策亦是中肯之至,深得朕心。征讨回鹘之事,在粮草辎重方面,大致便按今日你们两部所言去办,陈尚书,你命户部全力协助郭将军筹办粮草已经军服寒衣等物。而兵力调配上,便有劳郭将军一力操持。至于具体进兵策略,尚须再加详议,却并不急于一时,总之此番北征并非寻常之惩大诫,而是希图如太宗皇帝时那般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之患。否则,他日待到回鹘强盛非常之时,便又是一个突厥。更何况,那磨延啜(即回鹘葛禄可汗)已然同大食人勾结在一处,共同图谋我大唐。是以,若不尽早予以雷霆一击,日后必为大患。”

    说到这处,他抬眼看了一眼跟前几人,见他们虽不言语,但面上却均是深以为然之情,当下便又道:“当然,回鹘自灭突厥残部至今,已有数十载,根基已然不浅,是以此番北征,务必做到万事齐备,所有潜在之患都应未雨绸缪,料敌机先。因此,在出兵之前,尚有几事需要办妥,而时间也断不在近期。关于这些事便由李相为大家言明。”

    一旁的李泌听他这般说道,便接口道:“是,臣遵旨。诸位,首先若是那回鹘有意与大食向勾结,则二者必然会想到吐蕃。然而,以本人之愚见,那吐蕃与大食之争比之我大唐亦不遑多让,因此若说与之结盟,回鹘尚可,那吐蕃却是未必。而且,不同于回鹘,吐蕃数年前惨败于陛下之手,至今仍不曾恢复至战前之景,且每年尚须向我朝赔付战费三十万贯。是故,对于该国,臣以为当以朝臣出使,晓之以理,恫之以武,文武相合之下,不愁其国心思不动!何况,我朝与那大食之战只在迟早,是以往去吐蕃之时,亦可许之以利,以诱其心。总之,对吐蕃却不必急于出兵讨平,否则多处用兵亦非国家所能支撑,更非百姓之福。另外,对于新罗,以陛下之意,却不过是暂时以虚言镇之,毕竟出兵之先机握于我大唐之手,待平定了回鹘再说不迟。此乃本人之浅见,几位大人但论无妨。”

    这番话已经将对周边诸国之态说的一清二楚,且条理清晰,却并无不妥之处。他们几人除了户部尚书陈仁寿外,都是皇帝亲信,是以一早便知道派那幽州长史出使渤海国不过是向新罗传递消息罢了。而之后再遣鸿胪寺卿裴仁庆直接往新罗索人,则更是为大造声势,以轻回鹘可汗之心,此招自然也适用于北疆那些不服王化的部族,以使其包藏之祸心在大唐进行所谓的东征新罗时曝露于世。因此,众人听完李泌述说详细谋划之后,更是明白此刻已然箭在弦上了,当下互望一眼之后,却是异口同声道:“李相所言甚善,臣等别无异议,唯请圣上示下。”

    “恩,不错,大体就是这么个章法。今日便议到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