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三战河北 十(第2/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要我大唐一日为江山之主,则上皇与贵妃必可安享天年,而杨氏一族则断无遭人陷害之虞。这当是孤能担保的。”

    李佑说这番话时,确是一脸真挚与坚定。然而,以他这般面目似乎已然忘了当时如何令何七等人假充东宫部下,直入安仁殿将那杨国忠当众格杀的。而当时在场的诸人除了杨玉环和她的两名贴身婢之外,其余人竟也是被拖至殿外,一一杀死。是以,尽管不曾亲眼见到杀人,但杨贵妃事后惊恐之余自然将这事详细告知了已然退位太上的玄宗。而杨怡此来,却正是与这两人商议之后的结果,毕竟以李隆基的脑袋,很容易便能想到此事只怕正是李佑嘱意部下所为。因此,试探他今后将如何对付杨氏自然是他们最为关注之事了。

    好在李佑毕竟不是刽子手出身,对杀人并不感兴趣。何况,杨国忠在世之时,也先后提拔许多官员,虽然不免有任人唯亲之嫌,但想到安禄山之乱后,国家尚须调养恢复,因此安定人心至关重要,而尽量维持现状,纵然只在一时却也有莫大好处。是以,依李佑本意,也断没想过要趁此时机将杨氏一打尽,屠戮干净。他的目的只在于借乱后重振朝纲之机,将杨氏以及其他通过杨国忠后门入朝升迁的无能官员一一革除,否则养着这群只会溜须拍马的人不办正事不说,还会无故增加朝廷开支负担,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这钱用在战后安抚百姓身上,其用处自当大过许多。

    是以,有了这般想法,李佑方才说出了前面那番冠冕堂皇的话语。只是在杨怡看来,这位瑞王殿下心机深沉之至,与其尽信不如不信。然而现下形势竟由不得自己做主,只得暂时听信对方所说,至于真伪却还须日后方知。但听李佑适才所言,却是对杨氏并无太大怨恨,是故想必对她杨怡也不会刀斧加身或是白绫一卷了。

    这边李佑略一扫视,便知对方已然放松下来,当下哪还不赶紧转移目标,否则只怕再说将下去,有些事日后可就难以兑现了。这般想着,脸上便是“呵呵”一笑,道:“夫人一族公忠体国,我大唐自然不敢忘记,待来日平乱之后,孤一定上表圣上言明此事。只是方才听你说紫霞郡主之事似乎颇为复杂,既然如此,还是让郡主先说来听听罢。”

    他这一说,杨怡自然只得先行打住。她和紫霞所以结伴同行,可是先曾过了招的,两人在长安之时便在李佑府邸“沟通”了一番,直将对方心中原委大体了解之后,二女方才一同上了路。这时,既然杨怡之事看似有了说法,自然要轮到紫霞了。然而,听了李佑的话,却见那紫霞并不动容,只淡淡地说道:“我来此处别无他事,只求殿下能允我与大军同进,亲眼见安贼授首!”这话听来平平无奇,但语气之中却满是坚定亢然。

    李佑先前见她进帐时那般神态,心中便隐隐有些不安。须知,一个人若是遭逢大变之后,总有些异常之状。同样,若上碰上希望即将实现之时,也偶尔会流露这等情感,或说是激动欢欣吧。但这紫霞直到此刻却始终是一副淡然安定之色,这可就不大正常了。

    其实,于她所来之目的,就是她自己不说,李佑也能猜个七八成,只是若任由她留在军中,毕竟将帅出征不带女眷乃是惯例,当然打了胜仗,掳掠而得自然不在此中。因此,依李佑目下所处形势,如此做法只怕会招致有心之人物议,这样于他日后继承皇位自然颇无好处。当然,李佑既能想到这点,心中当然有解决之道。只是如若照他所谋去做,只怕于这乌罗护部唯一的尊贵血脉,如今的大唐紫霞郡主甚无益处,反而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不同于杨怡,对于眼前这个异族女子,李佑心中有着天然的怜悯,尤其当她每每将心中悲愤深深掩藏之时,他竟也会没来由地生出一股爱怜。因此,纵然这般计谋非但能使她亲眼目睹灭族仇人授首,更能由她亲自参与,但却始终只停留在李佑脑中徘徊而已,真个要说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