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变乱陡生 一(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间的长安自是闷热异常,然则河北诸如范阳等地,虽然也是天气转热,却要好过一些。

    天宝八年的大唐,虽然外表民丰物埠,实则内里吏治败坏,兼并极重,但由于边镇军力强大,是以一时大唐天威仍是广布四夷,使人莫不臣服。再加上前番瑞王李佑领军数十万大破宿敌吐蕃,这大唐的军威也是越发兴盛,便是连那已经一统北方突厥故地的回纥也只是称臣纳表,虽则部勒之兵不少于当年突厥盛时,却也并不敢有所异动。

    只是与此大局有所不同的是,正在全国各边镇都呈进攻态势,个个摩拳擦掌,意欲挑起边衅,以为进取战功之道时,素来嚣张狂傲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却是一副安分守己的样子,此时正人畜无害地坐在府邸内院的堂屋里,看着居中站着的一名年轻女子,只定定的眼神里流露出一股淫邪之气。

    但那女子却似乎并不惧怕于他,尽管竭力装出一副弱不禁风,只是那眼神中的挑逗之意却也是一望可知。

    安禄山凝望她片刻,方出言道:“姑娘既是百济王室之女,然则应知现下之世已无百济一国,那故国之地都成了新罗国土,我大唐看重支持的也只是新罗而已,你又何必在此多费唇舌呢?”

    这女人数月之前便来到这节度驻节的幽州城内,拜谒自己,声称有要事禀告。只是待他抽空见了,却并不多说,只言称自己名叫扶余庆珠,乃是前百济王的侄女,并献上了一口满是眼孔的大木箱子和数支铁箭。她既不说明来意,如此做派却令安禄山着实不解,若非见她相貌秀丽妩媚,身上又似负有机密之事,依照往日性情早就将其逐出府中了。而尤令他印象深刻的,却是此女临去时的一句话,称所进之物乃是大唐蜀军和京城禁军装备的新式兵器。

    这话若是别人听了,不免更加摸不着头脑,但在安禄山这个有心人听来,自然是不比常人了。如今的他,可不比当初在那张守圭麾下,已经是连掌三镇的一方雄强了,手下兵力之众,之强,却不是其余各边将所能比拟的。

    不过,所谓能者多劳,既然坐上如此高位,所谋之事也是大异旁人。他自京中传来李林甫身体日坏,杨国忠又渐长权柄的消息后,当真是食不知味,睡不安寝。他目下执掌三镇雄兵,底下粮草并饷钱又是各镇自行筹措。因此兵多将广之下,实力也是大增,但朝廷上层的纷争却始终是他的一块难解心病。依照唐朝惯例,边将镇守疆土建立军功之后,多半便会入朝举为中枢之臣,这既是对边帅的一种奖励,也是为防他们拥兵自重的一招妙棋,是为“出将入相”。但在李林甫权势滔天时,此人之嫉贤妒能当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这李相秉政之下,这自太宗之后便立起的朝廷惯例竟被破坏无疑。

    他安禄山虽然无论真假军功都立了不少,无奈自己本就是胡人,虽得玄宗信任,禀持三镇已达数年之久,但文礼粗疏不比汉人,要进得国朝为相,却是想也休想了。

    若只是这般,如今那李林甫病重又是权势渐弱,他自然应该高兴无比,奈何除了这位李相外,不能容他的尚有一人,这便是朝廷新起之秀—杨国忠。而且,此人非但不能容他,还常常在皇帝面前多有诽谤自己,只是由于近来与李林甫之争已到关键时刻,这才时不时示好于自己,但安禄山对此自是心如明镜一般。

    他既为眼前局势而烦恼,也为这女人的目的而难下定夺,是以这才第三次将她召来,只想问个清楚,虽然心中已经约略有数,但言谈之下自可为之佐证,以防自己在这关头做错决断,这才有了上面那一问。

    只是尽管安禄山话语中透着威严,却并未使这女人服软。但见她嫣然一笑,却是说不出的妖媚入骨,而口中则轻声道:“节度大人不必如此说话。女子此番前来,不过是为安大人前途担忧。至于我的身份,那不过是为得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