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祸福难料 一(第1/2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适见那瑞王如此,不由道:“殿下,依眼下情势,不妨先暗中派人紧盯这万骑营诸人,若其有所异动,立时发兵剿灭,否则便直待其幕后之人有了眉目再以雷霆手段击之,随后可借局势混乱之时一举出动,包围禁宫,执掌朝政。如此,既避免了不明敌情,贸然行动,同时也可防止坐失良机,受人构陷,此事千载难逢,还请殿下三思而后断。”

    李佑听闻此言,却并不说话,他当然清楚高适话中的“执掌朝政”是何意思,只是突然想到一事,脑中一转,便问道:“你等可能猜到这些人会在何时动手?”

    这话一出,众人却是一呆,他们先前都只关注究竟该如何去处理此事,至于对方起事时间,那侯复既未曾提起,他们也就没有多想,到得这时,见李佑发问,侯复因是专责刺探之事,当下便愧疚道:“殿下,属下无能,那些人说来卤莽,但对于起兵之时,却保密的紧,长安司几名手下都不曾得到确切消息。但现下对方近来似乎已经摩拳擦掌,因此依属下之见,离他们动手的日子只怕不远了。”

    听了这话,李佑忽然笑道:“既然如此,那孤便心中有数了。想来此事其实简单不过,只是那邢縡等人被人暗加利用而不自知罢了。但眼下朝局纷乱,虽则禁军左右金吾卫确已在我掌握之中,但历代之变不在兵多,只在计划周密。先前圣上剿灭韦氏一族以及太平公主时,底下也就羽林亲军千百将士而已,但胜便胜在思虑周详,又出其不意,否则便是禁军十二卫齐上,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当今又有谁能完全控制京中诸军呢?”说到此处,李佑抬头扫了一眼堂中诸人,随即道:“孤意已决,此事必镇压之,否则我大唐军纪国威何在?而且既然侯总管说对方现下忙于准备,那依本王看来,只有一个日子最适合那些人动手,便是那—千秋节。”

    见几人都看着他,李佑不由一笑,却沉声道:“千秋节是皇上寿辰,虽然明令禁止肆意铺张,但自开元末以来,这节日一年胜过一年,再下去便赶的上过年了。若非皇上体恤民情,这京城之中只怕早就热闹非凡了。但饶是如此,那天于百官而言,却是逢迎的最好时节,而且我大唐连年太平,遇上这等日子,长安戒备定是外紧内松,是以那日便是起兵作乱的最佳时机。同样,若在这一日于暗中控制叛乱,并将矛头指向本王,只怕纵然皇上信重,也难免不受怀疑。进一步而言,就算父皇当真对我信任有加,但这番嫌疑也绝难逃脱,是以请辞便是事后唯一之选。哼,到时莫说是等待机会,就是自保只怕也是堪虞啊。所以。为今之计,只有先发制人方是上策。”

    他说到这里,其实已将基调定下,但方才那高适说的确实颇为诱人,连李春仁也有些心动,只听后者心斟酌着词句道:“殿下,但若那邢縡并非于千秋节时起事,我等岂非失去了一次机会?”

    听他这么说,李佑便知在座诸人只怕心中也做如此想法,于是便道:“定于千秋节固然只是孤之猜测,但却是十之八九,原因么,我适才已经说过。何况,无论如何,这等犯上谋逆之事决不能得遂其愿,否则开此先例,今后京城便永无宁日,禁军刚刚整肃而起的军纪也会荡然无存。为大局计,就算力有未逮,也只能将其一成擒,以消心头之患。”

    几人听他都这般说了,知其心意已决。本来么,这最终拿主意的便是李佑,只是平日里他素来并不专断,遇事时常询问左右意见,因此众人这才纷纷说出自己看法,但眼下他既下定决心,身边之人自也不再多说,只各自应诺。

    见大家再无异议,便听李佑紧接着道:“此事虽已定下,但实际如何处置,却还须大家再议一议。”一边说着这话,一边却在嘴角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堂上几人你看我,我看你,却一时猜不透李佑心中所想,只是过了片刻,方才见那高适转而一笑,恍然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