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北地风波 一(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春三月的河北(唐时的河北指河北道以及辽东诸地)正是大地回春之时,只是这处不比中原各地。当后者已经沉浸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时,河北诸州仍在薄雪覆盖之下,但三月一过,这里便又会重新回复生机,而更北面的草原也会迎来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当草儿逐渐繁茂之时,也正是牛羊牲畜繁衍生息的大好时机。再过得一两月,一旦牲畜长出形态,边地各族部落便会利用这个机会,南下前往大唐朝在边关开设的互市上用换取汉人特产,尤其是那绢布。

    这些年来,大唐承继贞观之治奠定下的雄厚国力,虽然中间政变频繁,宫城之中数度喋血,几易其主,但于底下百姓而言,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即令武周代唐时,整日提心吊胆生怕上朝有去无回的也只是那朝廷大员罢了。而前时的开元盛世更是将大唐推向了一个颠峰,物丰民富其实更胜贞观之时。不过到了这开元末年,国力虽未减弱,但民间却已非昔日之象,租赋渐涨,物价渐扬,只论米价便已经高过了开元十年许多。

    到了这天宝年间,各地虽然仍是一片太平繁华景象,但兼并日剧,单从府兵之制败坏废弛上面,便可看出些端倪来。再加上天宝四年,许,宋,汴三州大旱,其后甚至波及东都洛阳,若非赈济及时,便要酿成大祸了。饶是如此,拖家到口,四处逃难者仍是不少,更甚者居然在那东都西市热闹之地公然卖儿卖女,其情其状,委实惨不忍睹。

    但中原之地再乱,却终究没有影响到河北诸州。这里东北有室韦,靺鞨等族,向东紧邻新罗,北面则是契丹,奚的栖息之地,边贸所得之厚,足以令人心神俱往。是以,河北诸地在近年来人口大增,而与胡人互市规模也大胜从前。

    其中最为显著者,非契丹族以北,居于突厥故地的大漠新贵回纥莫属。自突厥为大唐击败,其势渐衰。终于在天宝三年,被回纥酋长叶护颉利吐发一举击破,其后此人因受唐册封为奉义王在先,再加大破突厥在后,心下得意之余,便自称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同时遣使入朝,为玄宗册为怀仁可汗。从此以后,突厥之地全为此人所统,回纥因而成为北方第一强国。

    只是这回纥本就是唐朝用来征服突厥的一枚棋子,此刻眼见对方坐大,心中虽然无奈,但也只索罢了。否则比之那突厥人,这回纥更加凶蛮,大唐虽国力沉厚,却也并无十足把握能胜得了它。何况,自那骨咄禄被唐朝两度册封之后,虽然不断蚕食周边族,但对大唐却是恭敬的很,向来礼数周到,朝贡及时。所以,既是心怀顾虑,同时也为捻灭突厥残余,大唐朝对这回纥也就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许多事上并不多作计较。

    而骨咄禄此人亦是胸有韬略之人,他早已看出唐朝诸边将麾下军力雄厚,若非举全族之兵,决无得胜之道。但即便如此,他心中也全无把握能踏破边关,直入中原。毕竟以前时突厥之强大,尚且败在唐人手中,定襄,阴山两战,唐军千人大破突厥牙帐,迫逃颉利可汗,其后俘之,最终导致败亡,至今在这片昔日突厥人的土地上,但听李靖之名,竟能止儿夜啼,各族人等心中之戒惧,由此可见一斑。

    是以,若非有十足信心,老谋深算如骨咄禄者,又岂肯轻易动手寻衅。况且,此人年纪日渐老迈,体力再不复昔日之勇,一旦事有不济,可是连好日子都没的过了。中原花花世界虽然繁华诱人,但又怎及得上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漠啊。

    这般一想,回纥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自身强大却并不提兵进犯中原的草原大族。不过,骨咄禄也非傻子,利用绢马之易来获取最大利益便是他手中的如意算盘之一。当然这还得感谢于那中三驿使何明远,以及此人背后的“大掌柜”—三镇节度安禄山。

    本来骨咄禄也并不知道这事后面有那安禄山在撑腰,但近几年来,这绢马之比逐渐看高,便是再蠢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