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权柄之利 六(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盛世时的朝会当真非同可,长安城中五品以上职事官和清望官百多人在山呼万岁之后,分文武列于大殿两侧。这常朝所在之殿是宫中最大的宣政殿,但凡举大典或是一般日常朝会都在此进行,端的是宽正严肃,气象非凡。除此之外,有时皇帝也会在一旁的便殿—紫宸殿中召见九品以上官员,时人称之为入阁。两者相似之处便在于百官奏事完毕之后,随即由仪仗护持退下,只余皇帝与宰相单独商议政事。事后便由宰相们齐聚政事堂,发号施令。

    而此时朝堂之上正赫然站立着文武两班,文以太子李屿为首,在他身后是散官位至开府仪同三司的右相李林甫,再往后便是左相杨国忠,烈等二品官员,而自他之后,则是官至三品的六部尚书一直到位列五品的尚书诸司郎中及国子监博士等官。至于左首武官行列,则由李佑以亲王之贵,又加二品镇军大将军,是以虽然领兵部尚书,但却站在武臣一班,据说此乃玄宗临时授意。至于到底如何,却也知之不详,只是右相李林甫上朝之前曾如此关照于他。而在李佑身后则是禁军各卫将军,最后以五品亲勋翊卫郎将军及诸五品武散官而终。

    李佑今番却是头次以官身上朝,还站在武臣首位,虽然于一应礼数早已默记在心,当场也不曾闹出错误,但毕竟在如此肃穆气氛下尚有些不自在。他微微低头,一双眼睛却着实不安分地四下里张望起来。却见众人都是一副凝神而立的模样,竟连平日里一贯吊儿郎当的杨国忠此刻也是恭谨有加,哪里还有往常的样子。他一见之下,心中一凛,这才压下心中浮躁,一意站起班来,耳中则听官员们依次不断上奏。

    这般大约过了大半个时辰,诸事已毕,高居龙座的玄宗皇帝正要下旨退朝,却见他左首文官里站出一人来,正是去年充任江西c山南c黔中c岭南等地黜陟使的韦见素。这人乃是原太原府尹韦凑之子,韦氏一族本就是大唐名门旺族,先前祸乱中宗一朝的韦后也出自此族。只是韦氏庞大,那韦后也不过是其中旁支而已,因此即便其亲族被诛,却也并不累及其他,而韦家经过中宗之变后,在玄宗一代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已经俨然恢复旧观。

    那韦凑其实也是李佑旧识,昔日为太原府尹时,正遇上契丹,奚人联军进犯。幸得城中官吏及军民一心,又有李佑率军平乱,这才化险为夷,因祸得福,为玄宗所赏识,继而得以迁吏部侍郎,散官正四品正议大夫。而其子韦见素因学识出众又是仪容不凡,也得玄宗信赖,委以观省风俗,弹纠长吏之职,一年来因政绩斐然,故而调回长安,改任给事中,有封驳圣意之权。

    却见这韦见素出列启奏,待上面玄宗发话让他奏来之后,只听他道:“启禀陛下,微臣自上月归来,整理途中所得,查究各地治情,赫然发现大江以南诸地但凡能出绢布者,多有失衡,正是织越多,乏愈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臣观此事极为蹊跷。而织布素来北销,以微臣之意,其中或有北方胡商从中作梗,亦不无可能,只是如今绢马之比已经达到非人所能容之地,臣只恐长此以往,对我大唐不利。因此,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事,以免为害更甚。”

    他这话说来,除了李佑,但凡略微了解内情之人,都是震惊不已,须知有唐一代,绢帛之贵可比钱货,单是长安城郊一地,左藏府库之中便存有数百万匹,除却日常用度及赏赐朝臣,也是用来以备不时之需。而早在开元年末,大唐边地绢马比例已达三十比一,即三十匹布可换突厥马一匹,这般差价即使以盛唐之力也无法维持长久,因此自那以后,玄宗便严令每年所易之马不得超过四千之数,而民间也不可私自贩卖绢布与北边诸胡。以此来控制国家财富的流失。

    但既然有利,则走私便应运而生。这点便是玄宗也是知道的,因此即便所列刑罚颇重,但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一时仍是屡禁不止。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