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南疆风云 一(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晕,昨天家里电话居然欠费停机,不好意思,放了诸位鸽子,现在发

    东宫含元殿内,李辅国看着眼前的太子,心下不由惶惶起来。追莽荒纪,还得上眼快。自早朝散朝之后,太子殿下与李林甫,杨国忠等几名亲信大臣便被皇帝召入大内,说是有要事需详加商讨。之后,李辅国便见已经不和许久的李林甫,杨国忠含笑走出了兴庆宫,而太子脸上虽然仍是往常那副不慌不忙。但作为东宫最得信任的内宦,他知道,太子心中愈是恼怒,脸上定然愈是沉静。

    早朝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由于时间尚短,而且无论宫里宫外,似乎对东宫之人防范格外严密,因此李辅国现下对具体细节尚不太清楚。但他是何人,这点事又如何能难得了这位在京城混了三十多年的老宫人。不过借着在大内等候的工夫,他便从两个太监那里得知今日为了剑南道成都府尹刘仲勋谋反之事,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连久不上朝的玄宗皇帝在朝会之后,还破例将首辅大臣和太子殿下召入宫中,继续商议此事,可见事态严重之至。

    而这太子殿下自宫中回来之后,便只留下自己在这含元殿内伺候,所有侍从并婢女,杂役都被挡在殿外,连太子妃也不例外。从午时至现在,整整五个时辰,太子未曾出过殿门一步,也没有进过任何膳食。

    他李辅国十二岁入宫,十五入忠王府,几乎与这位太子是一同长大的。正因如此,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眼前这个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储。李屿的性格深沉内敛,刚毅果断,许多事情并不告诉身边之人,即使如李辅国这般亲信,也不例外。而且,时下传言寿王等人夺嫡之心日盛,借着眼前这蜀地之事大做文章,而李林甫自病愈之后,更是处处针对太子,就是那杨国忠如今也是落井下石,居然罕见地附和起李林甫来。这太子的处境唉,真是不提也罢

    他虽然站在李屿身旁,但并不真正了解此刻这太子心中所想。李屿现下的心情确可用郁闷至极来形容。望着眼前跳动的烛火,太子李屿恨不能一把扯起,丢在这雄伟却又阴森的大殿里,由它焚烧殆尽。他自宫中回来时就不断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何父皇如此信任瑞王?而自己不过是为对此事略有疑问,便遭来严厉呵斥。是,这刘仲勋先前的确由自己推荐,赴蜀上任。

    但此人政绩却是有目共睹,就是皇上此前也曾赞扬过他,怎么如今事情一出,便都责怪到自己头上来了。甚至于连蜀地吏治不清,官场贪墨横行之事也被栽到他这位太子身上。而素来自诩为巴蜀人士的杨国忠却能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当真是圣明的大唐玄宗皇帝治下吗?李屿忽然心生疑问。

    但是他转而摇头苦笑,心中一个声音道:是的,只是父皇为奸佞人所蒙蔽,连累大唐江山也如白纸披墨一般,惨遭荼毒。现下这江山虽然看似稳如磐石,实则危机四伏。边关战火已非一日之事,中原承平日久,兼并严重,去岁六州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偏生李,杨等人还诓骗皇上说天下民丰物阜,百姓安居乐业。哼,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若非这瑞王既同寿王一伙谋夺自己储君之位,又复勾结李,杨等人,为祸朝廷,自己又岂会授意他人,谋害皇弟。这还不是为了那万里江山。只可惜,一朝落错,满盘皆输。非但无人能够体会自己为了江山社稷,忍气吞声,苦心孤诣暗中谋划,还要千方百计设法加害于己,做太子做到这般地步,真是令人心生寒意了。

    据说那刘氏一族满门被杀,一个不留,这等手段也配叫心慈手软,不欲牵连。当真是笑话,虚伪之极。却偏有人相信那瑞王所言,皇上真是糊涂啊。言及此,李屿不由低叹一声,却把一直心伺候在侧的李辅国吓了一跳,口舌不便之际,竟问道:“殿下今晚想在哪儿歇宿?”这话确是不合时宜,想那太子正当心烦意乱之时,又哪有心思去考虑儿女之情,床第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