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34章(第1/2页)  风起埃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穆兄会的武装人员与难民混在一起,借助平民的掩护,这处营地真是不易被发现。天知道穆兄会想要做什么,乌曼只能力求不去打第一枪!

    强敌以色列就在眼前,窝里斗所导致埃及第四旅损失惨重的悲剧,仍然历历在目。沉重的经验教训,值得每一个人进行深思与反省。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加沙地区并不安全,外部有以色列的大军压境,内部还有着来自不同派系的武装团体。

    巴勒斯坦人自己都不是铁板一块!

    小小的加沙市内,被数十支大大小小的武装团体占据。

    活生生的成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场闹剧。

    在穆兄会拉拢乌曼等人失败后不久。加沙市内西侧便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

    枪声,是交火的声音!加沙的市民只是抬头看了两眼,继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除了儿童的啼哭声外,没有几人会因为枪声而大惊小怪,仿佛他们已经熟悉了这样的生活。

    听到交火声音传来后,负责管控加沙市的突尼斯志愿旅,立刻组织了近百人与几十名埃及正规军,一同乘车前往事发地点。

    几分钟后,枪声便停歇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扬起滚滚黑烟。

    过了没一小会,便有“消息灵通”的人士边嚼着卡特树叶,边找上门来。仿佛是将寻常的谈资分享给乌曼一般,讲述着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盘踞在加沙西部码头区的马龙派(基督教派别)民兵武装,与企图涌入加沙码头的巴勒斯坦难民团体爆发了场小规模的冲突。

    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在冲突中。一处马龙派民兵控制的市场被难民烧毁,而马龙派打死了十几个无辜的难民罢了。

    在埃及城防司令部的调停下,加沙西部的马龙派牧首承诺向死难者的部族赔偿200英镑的安葬费用,换取了对方的谅解。然后又用了500公斤面粉充当遇难者抚恤金,换取了巴勒斯坦尊重马龙派传统生活范围的承诺。

    双方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一切即如最初的那样,只不过马龙派控制的地盘上的唯一变化,不过是在泥泞潮湿的荒地边上增添了几座新坟墓。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战争的残酷,大概就体现在对无辜生命被战火蹂躏上吧。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别人痛苦的投影,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当无法选择逃离战场后,在残酷的战争中唯有适者生存!

    要想活下去,就要适应战争。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好乘凉。借助脑海中的经验,乌曼召集了队伍中的所有班组指战员,要求指战员们讨论一项乌曼提出的重要建议。

    鉴于目前不利的战场形式,武备上的困乏以及野外机动能力的不足。乌曼决定放弃英军十人班组,改而采用“三三制”班组体系。

    即将步兵班组从原先的十人,调整缩减至九人。

    此后步兵班的编制应为下示例,班组将由一名装备着冲锋枪的班长,一名装备步枪的副班长(本应装备冲锋枪,但因武器不足而使用步枪),一名操纵布伦轻机枪的射手,一名负责供应枪弹的弹药手,五名使用步枪的战士组成。

    并且将埃及军队班组内将原先的两个五人战斗小组,改分为三个三人战斗小组。即采用两个进攻小组与一个机枪小组相互配合的战斗模式。

    机枪小组由主射手与弹药手组成,搭配上一名负责警卫的战士,部署于班组的右翼负责提供火力支援。机枪小组分配了300发子弹,除了射手装备的轻机枪外,弹药手还装备一把自卫用的手枪与两枚手榴弹。

    而两个进攻小组,由班长c副班长分别带领两名战士,负责组织进攻。除两名机枪手外,包扩班长在内的战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