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盐的世界(第1/2页)  穿梭在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亮了,大队人马离开了相伴多日的青海湖,向西南方向前进。

    两天后,突然看到前方白茫茫的一片。那是什么?只有两种可能:雪,或者盐。

    队伍顿时兴奋起来,加紧前行。盐丁头领林峰带着几个人快步冲到那片白色的大地上,抓起一团,用嘴舔了舔:“盐,真的是盐!”林峰朝队伍大声喊道。

    所有人都随即冲了过去,抓起地上的盐尝了尝,这下确定无疑了。

    再往前,就是一望无际的湖水,水很浅,水下也是一片白色,显然也应该是盐了。

    马隆感慨地对李松说:“终于找到盐湖了。这地方可真大。”

    李松点点头说:“这里应该就是茶卡盐湖了。”

    只见这茶卡盐湖面积空旷c地势平坦,湖面极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为天空梳洗打扮而准备的镜子,在现世界这景象被称为“天空之镜”。

    另外,茶卡盐湖是两座山脉之间的,两山常年积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湖水与长天一色,盐湖与雪峰同辉”的壮美风光,这在现世界被称为“雪山映湖”。

    大队人马在盐湖岸边安营扎寨。

    到了夜晚,夜空中可以清晰地欣赏到银河的浩瀚雄壮c流星的眩目诡异,而湖面的反射使得星空与湖面融为一色,出现星空仿佛洒落湖面的景象,这就是现世界所称的“夜空之镜”了。

    欣赏了这几大著名景观,李松终于明白了,为何在现世界,茶卡盐湖能位列青海湖之后,成为第二大景点。这些美景确实都是茶卡盐湖的特色,别处很少见到。

    第二天,李松和马隆带着一些随从,绕茶卡盐湖转了一圈,了解一下整个情况。

    这个盐湖面积应该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岸边有一些是堆积的盐,可直接开采,但大部份盐都被浅水覆盖,这就需要盐丁们通过晒盐等方法来加以提取了。

    回到营地,李松决定按照以前的计划,先运一些盐到西平郡,交给严舒,看能否卖出去。毕竟,市场能否接受,他也无法预测,要实际试过才知道。

    李松让林峰带着盐丁,在岸边采集了一些大青盐,装满了10大袋。然后写了封信给张华,告知已经到达了茶卡盐湖,这里确实有很多盐,正准备先试销一批。

    信中也提到了一件他认为很重要的事:建议将他们路过的大湖正式命名为“青海湖”,而从西平郡直到茶卡盐湖周围的这片广大区域,命名为“青海”。朝廷应昭告天下,正式宣示对这片土地的主权,让青海从此纳入版图。以后还要设置郡县,派驻官员。

    马隆派出一批骑兵,带着书信,另外用10匹马各驮着一袋盐出发了,沿着前些天的来路回西平郡。他们一路快马加鞭,只用了6天就到了。

    严舒见到拆开的盐,感觉比目前使用的海盐要好。此时的海盐都是或煮或煎而成,相对较为粗糙,杂质较多。湖盐由于是自然结晶的,颜色比较纯净。

    严舒找来销售食盐的官吏,尝过滋味之后,也称赞盐湖所产之盐颗粒细c味道纯正,投放市场一定大受欢迎。

    严舒大喜,他知道这只是首批盐,以后可是财源滚滚啊。他立刻命人给这10大包盐称重,按照市价支付了1000两银子。

    来人见第一批就卖了这么多银子,自然是大喜过望。这盐湖以后就是聚宝盆了,这个好消息可要立刻回去禀报。于是将李松致张华的信委托严舒转交,然后告辞回盐湖。

    这些天来,李松组织盐丁,先在岸边采盐。盐丁们先要捣松覆盖在盐湖表面厚层c混有泥沙的盐盖,堆集在采坑一侧;再逐层松动盐层,用铁耙将盐粒在卤水中反复洗涤,用带孔铁勺捞出,堆集在采坑的另一侧。每人每天可捞盐数百斤,劳动强度极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