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怪事-1(第1/3页)  大明江山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明江山图最新章节!

    “噗哧——”

    这时,听赵启豪连续念了两遍都没读对“绂”字,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那名美女讲解员忍不住掩嘴一笑。赵启豪也不禁一阵脸红,顿感在美女面前丢了面子,十分尴尬,甚至将气撒到了那名字难念的明朝古人身上。只见其没好气地指着立体空间内的复原人像,怒气冲冲地问道:

    “林波你认识他?这家伙他妈的到底是谁啊?起这么个怪名字!”

    “此人叫王绂,乃是明初赫赫有名的大画家。”

    “大画家——?!”

    这时,不待李林波继续介绍此人,系统已提供出了王绂的详细生平简介,不禁令人越看越激动——

    原来,这名明初画家曾于朱元璋时期因受到他人牵连、而被充军边塞十余年之久,直到建文帝时期才得以豁免回乡。因此,倒也符合了建文时期曾受到恩惠的条件。

    此后,于建文二年回乡的王绂便在九龙山隐居,赋诗作画,教授弟子,自号“九龙山人”。而九龙山的位置,刚好就在现代的无锡,距离南京大约三百里(150公里)左右,这也符合查询的条件。

    此人的性格更是完全符合耿直执拗的要求。根据系统的介绍,因其画作极为出名,王绂生前曾不断有人向其求画。但是,无论是有人出价千金,还是有权贵相求,甚至当朝国公当面求画,王绂却几乎一概不予理会。而当遇到兴之所致之时,譬如一次只因月下听到有人吹箫,王绂便忍不住乘兴作画一幅。次日,更是将画赠予那素不相识的吹箫之人,并且分文不取。只是,待那人馈赠厚礼,希望以钱物请其再绘一幅画时,事情却又再度反转。王绂竟不仅退回了厚礼,甚至不惜直接撕掉了前画。其性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王绂在朱棣登基后的永乐元年,便进京为官了。因此,才未符合李林波第一次交叉查询的条件。

    “我靠,这还真是个大画家啊!我说朱允炆的画技怎么能令专家惊叹呢?看来很可能是名师出高徒啊!”

    看着王绂的简介,赵启豪的眼睛越瞪越大,甚至顾不得继续埋怨此人难读的名字,反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真没想到,眼前唯一的查询结果,岂不恰好证实了两人刚刚的分析,还一并解释了朱允炆画技高超的疑问!

    其实,李林波在早年学画时,便对王绂的山水画风格有过专门的研究,甚至是无数次的临摹,只是对其政治生涯未曾有过多少了解,以致最初没有第一时间想到此人。这时,李林波也一边回忆着脑海中所映刻的印象,一边补充道:

    “的确,现在仔细回忆起那幅《大明江山图》,画中挥洒自如、飘逸纵横的风格,的确与王绂的画风神韵有几分相似。”

    “嘿嘿,哥们儿怎么样?怎么样?!”

    赵启豪大概是想为自己找回些面子,拍着胸脯,如此自夸道。甚至用余光瞄了眼旁边的那名美女讲解员,见其此时也是十分惊讶的表情,赵启豪更是瞬间膨胀起来,开始摇头晃脑地故作高深道:

    “其实,这所谓‘忠义’呢,有时不能只看表面的。真正大忠之人,反而往往不拘小节。为了保护自己庇护下的建文帝,到底怎样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答案便是——表面上要立即投效新皇帝,才能换取信任与官职!这样,无论是皇帝朝廷、还是当地官府,又有谁会怀疑这样一位建文帝时期隐居、而新帝登基后便立刻出来做官之人呢?如此,才可以更好地保护起隐居于其门下的建文帝朱允炆。嗯,而我之所以能体会古人的大忠大义、顺手破解这个历史谜题,其实,也是因为,我对爱情的忠贞,也是一样的。虽然平时看着可能不太靠谱,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那可是......”

    见赵启豪又开始在那美女讲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