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作为根本的土地(第2/3页)  晚周异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们这么一户人家去得罪节帅的大将,所以出的调停办法就是李家按照市价的双倍,把土地卖给胡家,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管事这就是在大大的拉偏架了。

    管事给了胡家面子,胡家当然不会不识趣,胡大财主即刻表示这样做不合适,这块地是上好良田,市价双倍购买未免有强占良产的嫌疑,因此我胡某人愿意用市场价格的三倍来收购。

    这地方是住不下去,老夫人走投无路,只得应了下来。

    于是李家和胡家的这笔交易,在县尊和李氏管家的公证下完成了,手续办的极快,老夫人辰时到衙门时,门房去厕所了,由早就候在门口的师爷带了进去,门房的蹲坑没还完事,老夫人就已经摁了手印交接土地拿了钱,走晚了全部流程离开了,以至于当天晚上门房梗着脖子跟人犟,说今天衙门里根本没发生这事。

    卖了田产收拾了家当,老夫人带着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北上,想要去投奔嫁到定州的女儿。

    这可把女婿吓完了,见到这乌泱泱的七个人,包括一个孕妇和一个吃奶的孩子,女婿生生的没敢让丈母娘进门。

    老夫人兜里有钱,原本是想让女婿帮忙安置在定州,没打算住进他家,见此情况知道这里待不了,又不想走回头路,只得继续北上,到了涿州。

    那时涿县县令正值事业的上升期,他在中央上班的舅舅给了他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前提是要在年底的考评为上。

    涿县是涿州州治,州刺史衙门和县衙没隔多远,刺史是个冷面的人,公平公正,县令想要用手段获得上等考评很难,只能老老实实做政绩。

    做政绩无非是两个方面,人口以及赋税,由于实际紧迫,鼓励工商业和开拓荒地都是长久的活,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县令决定放缓赋税,将工作重心放在人口上。

    按理说,人口的增长该是需要更为长久的时间,但恰好此时,隔壁的义武军和河东军发生了摩擦,大量流民或东进或南下逃窜,

    县令趁此机会,在狠抓溺婴问题的同时,与州刺史一起打出了“大美涿州”,“欢迎来到涿州”等标语,并推出了“落户涿州,满额分田,安家涿县,免税三年”等相关政策,当然这里的免税免的是田租,按丁口收取的租庸调县令是不好减免的。

    这些优惠的政策吸引到了老夫人,考虑到卖田的收入已经消耗了不少和二媳妇临产在即两个原因,老夫人决定,在涿县落户。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夫人确实累了。

    与卖地时办手续一样,落户的手续也快速迅捷,县领导狠抓的问题没人敢磨蹭。

    手续办完了,那便是享受政策的时候了,首先便是分田,满额分田想都不要想,根本不可能,按照大周的均田法,成年男子每人分田有八十亩,成年女子三十亩,老夫人和二媳妇为寡妇,每人加二十亩,老夫人又是当家户主,可以再加三十亩,共计田三百五十亩。(古代为了保持土地肥力,都会有休耕期,授田数目是计算轮耕时间后定下的,因此看上去数额巨大。)

    涿州人口本来就不少,即便县领导再怎么狠抓,分给一户普通百姓三百亩地的事情还是做不出来的,最后李家也只分到了几十亩,当然县衙的说法是马上就会补齐,至于马能有多快,老夫人根本没指望。

    除了分田,税赋的减免也没有口号那么美好,在李家安家的第二年,县令高升走了,新来的县令自是不肯为这不见公文的口头承诺买单,所以李家的免税三年,也只享受到了一年。

    简言之,官府的承诺,最终只有三分之一落到了实处。

    即便这样,安定下来的老夫人也无比满足,对衙门心怀感恩,毫无怨念,让她忧心的,更多的是乡间的杂事。

    小说阅读_www.shuosh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