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科举納士(第2/2页)  我是汉成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便是察举制。各地的人员,为了能当上官,都的想办法结交王氏,得到王氏的推荐。

    之前刘骜让太史尹咸编制术数,完成之后,便将它分发到全国,供各地的人员学习。虽然这只是一本很基础的书,却透露了一个信号,皇帝陛下对于术数很重视!有先见之明的人,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便也开始研习术数。

    刘骜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该推出科举制。

    科举的内容,暂时分为三门:五经c术数c律法。

    第一次科举,刘骜决定步子不迈这么大,采用察举与科举并行的制度。

    以县为单位,先在县内自主考核选拔。考虑到县的规模有大有小,每个县可以根据情况选出一到三人。选出的人与县令绑定,如果县令偏私c暗中勾结权贵,或者察举不实等情况,县令受罚,如果被录用,则县令有功。考举的一切费用,由县里负责。

    如今大汉有1500多县,所以这一次会有三千以上的人来参加科举。按照现在官员的正常流动,每年大概需要一千人左右。刘骜知道,那些世家子弟,有优厚的资源,受教育比一般寒门子弟好。为了防止这个科举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世家子弟,刘骜还规定:原则上按分数高低录取,不过录用的人必须要有一半非世家子弟。

    这些人里面,排名前三十的,会进行一次殿试,测试的题目则是开放式的,最终评出前三甲。若是有好的职位空缺,则是优先从他们中选取。

    其他被录用的人,至少也能混个县丞,对于贫寒子弟来讲,基本上也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个科举制度,算是给寒门铺一条路,让他们有机会进入仕途,与世家子弟竞争一次。

    这个制度,肯定会有很多漏洞。不过第一次先照此施行,若是发现问题,以后再完善。

    科举的事,刘骜准备交给刘向父子去主持。他们两父子在学术上的造诣,刘骜还是佩服的。若是从现在开始准备,估计两三月后,便可以选出第一批士子。

    杜陵三友萧育,在当时有“萧朱结绶,王贡弹冠”的话来形容萧育与朱博之间的友情。不过后来只留下一句遗憾“世以交为难”。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