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9章 各司其职(第1/2页)  我是汉成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骜对于此时大汉的军制,已是了然于胸。现在的大汉是全民皆兵,服兵役是每个大汉男儿应尽的义务。这个时候当兵,当然与后世不一样。在这个时候,当兵是义务,不仅没有俸禄可拿,而且还欢迎家世好的人自带装备。若是家里实在贫穷,无法自备装备的,也可以领到一套新手装。

    家世好一点的人,自身携带的装备比较齐全,便会比别人有优势,在战场上生存的几率大,立功的几率也大,所以升为军官相对也更容易。因为功劳而当上军官,不仅有俸禄,还十分荣耀。

    像后来的花木兰代父从军,就是自备一身装备,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木兰家应该至少是个小康家庭。她自备了装备与马匹,一入军营便被编入骑兵,接着又成为将军的亲兵,最后一路立功升级。

    就算不用发俸禄,可还是要负担士卒的军需。刘骜已让人做过粗略的估算,一个普通士卒一年大约需消耗粮食二十四石,其他的消耗约两千钱左右,四万人每年则需要一百万石粮食与八千万钱。说实话,这个成本已经是非常低了,用这些东西来养四万精兵,刘骜觉的十分划算。

    对于这些士兵的兵器与铠甲,则完全不用担心。此时的冶铁完全掌握官府手上,还专门设置了铁官,利用各地的刑徒,炼制了大量的兵器与铠甲,不要说四万,四十万都没问题。

    粮食可以从各郡征集,刘骜只需解决这八千万钱便可。而刘骜的解决办法,便要让各地方向稍微富裕的人征集,让这些人用交钱的方式代替兵役。

    此时大汉兵制,二十三岁以上的壮丁,需要服役两年,在当地服兵役一年(不脱产,春种秋收时便去务农,说是一年,可能实际训练时间只有一两月),在边郡或则京师一年。服役之后的人,便是预备士兵,遇到紧急情况,这些人便会直接充入军中。这种制度,虽然可以一下子就从地方征集大量的军队,可他们的战斗力,自然是难以保证。

    在这种制度下,像那些已经有点家底的人,当然是不愿意服役。此时刘骜正是要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只要交一千钱,便免去他们一年的兵役。想必只要此策一出,会有很多人乐意交钱的。现在每年需要服兵役的人有上百万人,其中只要十分之一的人选择交钱,刘骜每年便可轻松募集一万万以上的钱。

    接着刘骜告诉陈汤,自己明日便会颁下诏书,任命他为府尉。

    不管多好的政策,最终都是要由人来施行。第一条由陈汤负责,剩下的两条,自然也需要有人专门负责。刘骜心中也早已有了人选,那便是王商与召信臣,刘骜已经让人去召见了他们。

    王商此事正忙着丞相府的事情,受到刘骜的召见之后,便立马放下手中是事务,赶了过来。到达之后,发现召信臣也在这里,与刘骜商量着什么。他见此,便准备先在外面等候。

    刘骜见他来了,便大声说道:“丞相来了,请直接进来议事。”这些事情,他们两人都应该知道,所以刘骜也让他不必回避。

    王商进来之后,刘骜便道:“此次巡游,朕颇有感触,回京之时,想到了三条国策。你们二位且先参详一番,若是无异议,朕明日便会当颁布施行。”

    他们当然有点惊讶,刘骜巡游了两月,所见所闻,必定是各地民生之事,所以他们也是十分的期待,齐声回道:“臣恭听圣言。”

    刘骜将自己的三条政策写了下来,给他们传阅。

    他们看过之后,也明白了,这三条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接着刘骜便告诉了他们,自己制定这些政策的原因,以及想要解决的问题。

    召信臣是从地方做起来的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比较深。他以前在南阳的做法,便是劝导农耕,大力建设水利,制定了用水的制度,平衡了农民之间的矛盾。并且自己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