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97章 巡游三策(第1/2页)  我是汉成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戴圣见何武竟然真的帮戴荣平反了,心中羞愧难当。他二话不说,整理仪容,带上厚礼,亲自登门,向何武赔礼。

    何武见这戴圣一把年纪,能够放下脸面,向自己这个后生晚辈赔罪,当然也是大惊。立马将他迎入屋内,谦虚说道:”岂敢受如此大礼。“

    戴圣见他这么说,感觉更加羞愧,说道:”你这后生,有如此胸襟。老夫活了一把年纪,却雅量全无。你今若不受此礼,老夫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何武见此,也就不好拒绝,毕竟这个时候,这些大儒,是很注重自己的颜面与名声。与戴圣一起参加石渠阁会议的萧望之,便是服毒自杀的。

    这些大儒的脾气上来了,连自己都杀。

    何武也只能笑着接受了戴圣的赔礼。他与戴荣已经确认过眼神,是可以一起干一番事业的人。

    对于天下儒生而言,戴圣就像是传说中的人物,名字永远刻在儒家经典《礼记》之上。戴圣的这一举动,立马让何武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这个时候,名声好,对于升官可是有非常大的助益。

    刘骜在扬州巡视诸郡之后,便准备开始返程回长安。还在路上之时,便已收到了,何武剿灭江贼的捷报。何武也是大肆夸奖了戴荣一番,说他非常英勇,奋力剿灭江贼等等。当然,他也是趁机拍了个马屁,把这功劳归给刘骜,表示都是陛下洪恩,才挽救了戴荣的性命,让他能够继续为大汉效力,从而能够一举剿灭江贼。

    作为皇帝,当然不需要与臣子争功。刘骜并不是不喜欢别人拍马屁,而是讨厌那种什么实事不干,一味曲意逢迎的人。像何武这样,即做了实事,又适当拍些马屁,会让他在官场走的更远。

    何武这马屁,也是让刘骜感觉心情非常舒畅,随即给他回信,让他回长安时,向刘骜面陈。

    这一次巡游,历时两月之久,所经过的郡县,也都是内郡,并没有涉及边郡。刘骜虽然没有下到田间地头,与民一起耕种作秀,可也是看到了,他们的一些问题。

    回想后世,也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解决了贫困问题。面对这生产力低下的西汉,刘骜此时只能订一个更加务实的小目标:尽量解决生存问题!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由历史教训可知,盛世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口快速恢复,资源不足与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便会暴露出来。而在盛世,和平稳定的环境,又会催生大量地主豪强。皇权与统治者,是以他们为基础,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存在。他们两方动荡起来,皇权当然就不稳固。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会打击豪强,平衡两方势力。而某些平庸之辈,可能就勾结豪强,加剧压榨另一方(没办法,弱者好欺负)。

    接着便是大规模的战争c动乱,人口死伤过半。等到这个时候,资源又变得够用了,剩下的人,只要安心下来,就可以存活下来。所以这时又需要一人,重新建立秩序。这个人,不管他以前是不是很平凡,此时他必须是具有雄才大略,万众归心的天选之人。

    为了防止出现这个天选之人,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刘骜决定:

    1设置府尉,建立南北府兵,削弱地方军制,增强自身势力,打击流寇,防止民变。

    2开发江南,大肆移民。

    3建立佃农c雇农保护政策,明确规定地主分成不能超过三成,并设置佃农c雇农的最低标准,如果欠收,由地主支付最低标准。如果是天灾,颗粒无收等情况,便由地主与官府各半,补足最低标准。

    根据后世的经验得知,佃农c雇农保护政策,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但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当然这样的政策会伤害到中小地主,他们地少,并不能产生多大效益。接着他们便会将这土地卖给大地主,进一步加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